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數十億年來,這顆行星上沒有任何可以被認為是複雜生命的東西。但是後來,機器來了。
起初,它們並沒有停留。要麼掠過外層大氣層而沒有進入軌道,要麼猛烈撞擊地表,造成徹底的破壞。
但很快它們就開始持續存在。 首先是在軌道上,然後是在塵土飛揚的全球大陸上。最終,有幾臺具有移動性的機器到達,它們在一些小區域爬行;探測、評估,並將資料流式傳輸到它們的軌道同伴。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位敏銳的觀察者會問自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機器顯然已經進化,可能只是時間問題,它們就會開始自我修復,甚至就地自我複製,而不是從它們來自的地方複製。
我當然是在描述火星。
但我不僅僅是想用這種方式來俏皮地描述我們探索火星的歷史。我們仍然在努力解決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機器可能在更大規模上探索宇宙的方式,以及這可能真正是什麼樣子。例如,在恆星之間傳送生物可能幾乎不可能,但傳送自主的、自我複製的機器可能是任何智慧物種探索和擴充套件其範圍的一種方式。
但這如何開始呢?一個機器定居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火星很可能成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第一個良好實驗。它 今天擁有相當多的機器集合。即使是 水手9號 - 1971年首次成功環繞火星飛行的任務 - 仍然在那裡。 並將一直待在那裡直到大約2022年,預計屆時它最終將屈服於大氣阻力並燒燬或墜毀在地表。
事實上,儘管並非所有機器都仍在被追蹤,但目前可能有多達 14 個機器人航天器在環繞火星執行。就地表上的機器而言,無論是墜毀的、曾經執行的還是目前正在執行的,總數約為 17 個。
下一個到達者之一將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 火星2020 探測車。
這臺機器最近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潔淨室進行了 10 小時的試駕。它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硬體。類似於好奇號探測車,但也非常像一個進化後的機器人。
在下面的圖片中,尤其是影片中, 我建議您也看看人類。雖然我們知道他們彎腰、跪下的姿勢實際上是為了密切關注探測車的移動和工作,但很難不讓人想象其中帶有一定的祈求意味。畢竟,在一段時間內,這臺機器將成為遙遠世界進化鏈的最頂端。
機器:火星2020探測車。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