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釋出了公告,美國宇航局開普勒任務於二月份列出的“候選”行星之一現已得到確認,這是一個關鍵的行星。行星開普勒 22-b 的直徑是地球的 2.4 倍,它還以 290 個地球日繞其母星(一顆質量略小於太陽的 G 型矮星,亮度低 25%)執行,這使其位於名義上的“宜居帶”內。該系統距離我們約 600 光年。
這一確認是眾多新結果以及許多新候選者之一。開普勒現在總共有驚人的 2,326 個可能的行星探測結果,其中 207 個大小接近地球,680 個是“超級地球”大小(即最大約為地球的 10 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趣的是,早在 2009 年開普勒科學觀測開始後的第 3 天,開普勒 22-b 就顯示出凌星訊號,但協議是等待 3 次確認的凌星事件,然後才能將探測結果稱為真正的已確認行星。
這就是它,可以說是一個比過去 36 個月裡我們聽到的一些其他候選者(包括看似命運多舛的格利澤 581 g ,它曾被聲稱是一個類地世界)更好的候選者。但與往常一樣,存在許多假設、但是和可能。宜居帶是根據行星具有類似地球的大氣層(使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因為溫室效應是將地表溫度設定在 0 到 100 攝氏度之間(水的冰點和熔點)的關鍵因素。當然,為了在地表存在液態水(這是我們所知的生命的一個假定的關鍵因素——作為一種生化溶劑以及地球物理和氣候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有水。在這兩種基本要素中,沒有一個已知存在於這種情況下,因此,儘管開普勒 22-b 非常輝煌,但它代表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需要做的下一步的冰山一角(沒有水的雙關語)——即獲得地球大小和超級地球大小世界的光譜測量資料。
我們打算如何做到這一點?嗯,首先我們真的需要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然後,如果我們能讓像新世界任務這樣的東西與它一起發射升空,那就真的太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