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最好的嗎?

是否有跡象表明,機器生命在宇宙中根本不會發生?

C. Scharf 2020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您讀過我在2020年1月刊《大眾科學》上的文章,或者看過促成此文的原始研究論文,您就會知道,費米悖論可能根本不是悖論。至少這是我們對星際探索和定居的關鍵引數進行廣泛考察的一項研究的結論之一。對於地球上明顯缺乏外星訪客(特別是指目前缺乏SETI探測,而不是其他)的可能解釋之一,是所謂的“銀河群島”情景(繼續看文章吧,很有趣,我保證)。

在這種情況下,最有可能經歷來回星際探索和定居的恆星系統集合會呈現出聚集性。然而,地球可能僅僅是出於統計上的幸運,位於銀河系中一個較為孤立的區域。

但是,正如一位同事最近向我指出的那樣,如果所有可行的探索實際上都是透過自我複製的機器進行的呢?這是對我們過去幾個世紀的技術和機器人進步的合理推斷。在這種情況下,就越來越難解釋群島情景,因為群島情景部分依賴於並非所有恆星系統都是有吸引力的地方這一觀點。“好世界很難找”的概念。只要有一些礦物資源可以利用,機器肯定會毫不在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這裡還沒有外星機器,那就存在問題。

我能想到的兩個最簡單、最少假設的解釋是

#1:銀河系中從來沒有產生過自我複製、探索機器的文明。

#2:我們的觀測和資料,以及我們的分析方法仍然遺漏了證據(與SETI尚未覆蓋的引數空間的極小部分非常相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家Jason Wright及其同事在2018年估算的“海洋中的熱水浴缸”)。

(需要明確的是,我認為這些陳述涉及最少的內在假設。最少的推斷,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我們自己的偏見和先入之見)。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爭辯說,更簡單的解釋是星際旅行根本不可能。但對於機器(如我們所知),它只需要適度的速度(每秒幾十公里的量級)和承受數千或數萬年旅行的能力。透過精心設計、自我修復和冗餘(例如,許多機器),似乎可以克服單純的時間障礙。換句話說,不,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機器跨越星際距離進行探索。

我還不清楚這種攻擊路線會走向何方(也許#2確實是問題所在,我們應該在太陽系中搜尋那些機器)。但這確實提出了另一個有趣的想法,儘管假設性稍微強一些。如果#1是正確的,但不是因為缺乏有能力的文明,而是因為機器在像有機體一樣行事方面存在某種禁令障礙呢?

如果在宇宙中成功完成生物生命所做的所有事情(如強大的自我複製和修復)的唯一方法,就是像生物學一樣構建呢?螺栓和螺母、矽和電子根本做不到。你必須由那些脆弱、挑剔但又具有無限適應性的碳分子構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