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地下室悖論

費米究竟去了哪裡?

費米是否曾踏上這些臺階?他肯定來過這裡。

C. Scharf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費米悖論,我已經在這些頁面上寫了很多文章(例如這裡,或這裡,或這裡)。這個難題是,如果生命在宇宙中相當頻繁地出現,我們就會期望更聰明、技術更先進的變種有足夠的時間出現並打招呼。既然他們似乎沒有這樣做,我們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生命是否比我們可能認為的要稀有得多?是否有某種東西過濾掉了高等物種?還是我們遺漏了一些其他關鍵的見解?

但我有一個更私人的費米悖論需要思考。

我現在坐的地方,垂直距離大約100英尺,是恩里科·費米和他的同事們最早驗證鈾核裂變的地方。這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樓,普平樓——這裡也是天文學系和天體物理實驗室的所在地,我的非常普通、相當雜亂的辦公室就在這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普平樓見證了很多科學發展。物理學家 I. I. 拉比在這裡發現了核磁共振(現在已部署在世界各地的 MRI 機器中),氘是由哈羅德·尤里發現的,多年來還積累了許多其他貢獻。

但最富神話色彩的地方是地下室。那是電梯裡的“1”層——一種旨在迷惑外行人的編號方案,因為“5”層是您到達校園地面的出口。這是一張照片來驗證。

電梯謎題。 來源:C. Scharf

直到最近,地下室還是一個絕對的禁區。早在 1930 年代,這裡就安置了世界上最早的旋迴加速器之一,這是一個沉重的粒子加速器先驅。這臺三十噸重、七英尺高的金屬塊,由物理學家約翰·R·鄧寧建造,實際上是一塊巨大的電磁鐵。它可以將粒子加速到每小時 25,000 英里的螺旋路徑,然後將它們撞擊選定的目標。它還給這個地下領域留下了一些令人擔憂的輻射危害。

正是在這臺機器上,在 1939 年 1 月 25 日的晚上,在恩里科·費米、鄧寧和同事的領導下,親自證明了鈾核裂變可以釋放巨大的能量。後來他們證明了 U-235 同位素是主要罪魁禍首。

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科學家們知道,在戰時德國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其含義非常明確。從這裡開始,費米將開始建造第一個人工裂變反應堆,並在 1942 年在芝加哥大學完成這項工作,當時“芝加哥 1 號堆”達到臨界狀態。曼哈頓計劃的種子就是從哥倫比亞大學的旋迴加速器播下的。

但這也是我自己的小費米悖論開始的地方。首先,似乎(根據各種說法,包括這一個)1 月 25 日恩里科·費米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地下室裡無處可尋。事實上,當時他正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個物理學會議上玩得很開心。

而且,儘管這項實驗具有歷史意義,但今天您很難知道這裡發生過任何事情。我在這棟樓裡坐了 15 年多了,幾乎沒有想到它的亞原子遺產。到現在,地下室已經過翻新,改造成實驗室,隨意走過也看不到旋迴加速器或費米的任何痕跡。

這裡沒什麼好看的... 來源:C. Scharf

這並非旨在批評任何人或任何機構。這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即著名的恩里科·費米——以其對物理學的眾多貢獻以及他的地外“悖論”而聞名——自己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經過的痕跡。

我把這個問題留給您,親愛的讀者,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