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行星(衛星)、系外行星和天體生物學來說,這真是非凡的一週。我很難恰當地寫出所有這些事情,但有時大量的發現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潮汐質量是第一個要說的。本週,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卡西尼號土星探測任務的新成果(並在這篇精彩的文章中進行了討論),表明泰坦的表面透過抬升和放鬆高達 10 米的高度來響應土星的引力潮汐。這表明泰坦的內部非常靈活,事實上,它表明了長期以來一直被懷疑的事情——泰坦可能有一個液態水的地下海洋,位於地表以下 100 公里內的某個地方。部分由泰坦岩石核心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維持,這遠非純淨水,但仍然是水。
在遙遠的地方,在圍繞著一顆名為牧夫座 Tau 的遙遠恆星周圍,天文學家現在已經成功地首次直接測量了來自熱木星行星大氣的光譜。所有先前對此類世界的大氣光譜和成分的測量都來自在母恆星凌日期間(其中星光充當穿過大氣外層的明亮背光)獲取的資料。透過捕捉來自被稱為牧夫座 Tau b 的行星的直接光,天文學家不僅確定了行星質量(通過了解相對於我們視角的軌道傾角),而且為未來樹立了先例。直接測量來自系外行星的光是天文學的聖盃之一(是的,我知道科學中有很多這樣的聖盃)。
對於另一顆熱木星,行星 HD 189733b(因凌日一顆在 63 光年外看起來在我們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恆星而著稱,從而可以進行大量出色的觀測)已被觀察到直接響應來自其母恆星耀斑事件的衝擊。幸運的是,就在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凌日行星前 8 小時,這顆恆星經歷了一次大型 X 射線明亮耀斑事件。與早期的測量不同,這次測量顯示行星正在失去明顯的“羽流”或大氣尾跡——儘管是週期性的,但這將其新增到正在蒸發的世界家族中。
最後(儘管我跳過了各種其他好東西,例如異常接近的超級地球系外行星,它們每 97 天就接近 120 萬英里),在尋找其他地方的生命方面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東西。一些新的研究表明,火星衛星火衛一正處於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面噴射出的物質的直接路徑上。由於這顆小衛星每 7.5 小時繞火星執行一次,它可以收集大量的火星汙垢。為什麼這很有趣?好吧,登陸火衛一比登陸火星容易得多——所以也許我們應該考慮篩選火衛一的沙子,以便獲得數百萬年來火星噴射物以及任何可能的微生物的樣本……
又一個科學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