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過去的幾周裡,發生了哪些天體生物學方面有趣的事情?
第九行星被質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個名為外太陽系起源調查 (OSSOS) 的專案已經公佈了關於四個新的外太陽系天體的資料,這些資料似乎與關於一顆距離太陽約 500 至 700 天文單位的大行星的提議不一致。 早期提議依賴於其他遙遠天體軌道形狀的明顯“聚集”; 這種排列可以用一個大型軌道“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尺度世界(迄今為止尚未見過)的存在來解釋。 但是 OSSOS 研究人員認為,觀測偏差可能會欺騙明顯的軌道聚集。 現在否定第九行星還為時過早,但這些結果表明,即使研究我們自己的行星系統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又一顆外行星?
雖然第九行星持續引發人們的興趣,但另一組關於外太陽系 600 個天體的資料似乎表明存在一個大致火星質量的天體擾亂了柯伊伯帶中的物質(行星 8.1?)。 具體而言,這些冰冷天體中較遠的天體的軌道相對於主要行星天體所佔據的主要或“不變”平面平均傾斜或彎曲。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個距離太陽約 60 天文單位且自身軌道傾斜約 8 度的行星大小的天體的引力可以做到這一點。
行星保護導致汗溼皮膚古菌
一項研究最初著眼於航天器潔淨室的微生物汙染,最終導致了對潛伏在人類皮膚上的物質的調查。 一種名為泉古菌屬的古菌開始出現在潔淨室樣本中,研究人員追蹤到其來源是人類表皮。 這令人驚訝,因為古菌通常與皮膚微生物組無關。 這個特殊的物種可能參與處理來自人類汗液中的氮(透過氨氧化)。 微生物生命再次證明了它將如何佔據任何可用的生態位,從行星表面到人類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