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生物學綜述:巨型病毒、穀神星滑坡和第九行星

從手風琴基因組到冰流和雙星海王星外天體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巨型病毒 - 或許比想象的更普通?

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由Shulz 等人進行的新研究表明,至少有一組巨型病毒可能只是透過長期拼接基因來積累其龐大的基因組(在某些情況下比某些細菌還大)。這代表了對巨型病毒(富含蛋白質的遺傳密碼,包括翻譯系統元件)是某種形式的“退化”細胞生物的觀點的反駁。在這種情況下,Klosneuviruses巨型病毒的系統發育基因組分析並非代表地球上“第四域”生命的誘人證據,而是指向了相對近期從細胞宿主物種積累的遺傳物質。簡而言之,這些“臃腫”的鞘膜病毒恰好處於其進化過程中基因富足的階段。

穀神星上的地下冰和滑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來自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的資料顯示,小行星/矮行星/小天體(拜託各位,我們就叫它們行星吧!)穀神星表面有許多“流”或滑坡,表明存在水冰和岩石碎屑的混合物 - 與地球上的某些地方非常相似。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施密特等人指出,“黎明號”僅在穀神星少數幾個地點發現了水冰的直接證據。但他們對各種流動/滑動特徵的分析與更廣泛的水分佈相符,這些水與穀神星外層的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結論:這些層中很可能含有10-50%體積的冰,由此可以推斷,外小行星帶確實代表著古代水的重要儲藏庫。

搜尋第九行星

仍在繼續搜尋直接和間接證據,以證明在遙遠太陽系的某個地方存在一顆被提議的大行星(第九顆,或第十顆,或其他你想要的數字) - 可能比地球離太陽遠700倍。這個世界可以解釋一些已知的小型海王星外天體軌道配置的嚴重異常。在 de León 等人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的光譜證據表明,兩個軌道幾乎相同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大小為數百公里,名字枯燥乏味的 2004 VN112 和 2013 RF98)在成分上也非常相似。作者提出,這些天體可能曾經是一個雙星系統 - 因其相互的引力而結合在一起。

基於大量的軌道模擬,似乎有可能在大約 500 萬到 1000 萬年前,這對天體被一個更大的天體的影響而分裂。那個更大的天體是什麼?它可能是第九行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