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過去的幾周裡,大量新的科學成果直接指向了天體生物學的核心問題——從尋找生命,到行星際和星際空間的環境,以及我們身處其中的宏大宇宙地形。
火星上沒有甲烷
由好奇號探測車攜帶的可調諧雷射光譜儀原位進行的火星大氣甲烷最新測量顯示,其含量低於十億分之1.3。這與早期的說法形成鮮明對比,早期的說法來自望遠鏡研究,認為某些地點的濃度高達十億分之45,並存在季節性變化。甲烷可能是微生物代謝活動的關鍵指標,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未檢測到甲烷尚不能最終證明早期測量有誤,但肯定會使人們對這些測量結果產生一些懷疑。
旅行者號的磁場謎題
現在已經清楚的是,旅行者1號確實已經進入了星際介質,下一個謎題是為什麼航天器周圍磁場的配置沒有發生非常顯著的改變。之前的預期是,在過渡到太陽電磁主導範圍之外的區域時,磁場會發生變化。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驚喜。
歐羅巴的傾斜
一項關於木星冰衛星歐羅巴巨大裂縫和褶皺配置的研究表明,所見的模式證明該衛星存在傾斜——其自轉軸偏離“筆直”的垂直方向僅約一度左右。這種微小的變化可以解釋歐羅巴冰殼上的應力分佈(由於木星的引力潮汐)——並且可能在幾天或幾個月內發生。它還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長期以來人們推測的歐羅巴內部海洋的壽命。一項前往歐羅巴的任務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巨大的銀河打嗝
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個安靜且相對較小的天體(僅為太陽質量的430萬倍)。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偶爾會撕裂經過的物質併產生巨大的能量爆發——輻射和快速移動的粒子。現在,另一項觀測可能為這些線索增加新的證據——來自麥哲倫星流的空靈輻射可能是一些大約200萬年前發生的類似事件的迴響,該事件可能產生了早先報道的巨大的“費米氣泡”。對我們銀河系偏遠後方區域的影響可能很小,但我們不能確定。在銀河系的歷史中,這類事件可能在塑造恆星群的特徵,並最終塑造我們太陽系形成的原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