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們開始忘記我們在太陽系周圍散佈了什麼時,這是否是真正的太空物種的標誌?
以火星為例。現在我們有活躍的任務,例如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2006年到達)、火星快車號(2003年到達)、火星奧德賽號(2001年到達)、MAVEN(2014年到達)、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里安號(2014年到達)和ExoMars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2016年到達)——都在紅色星球周圍環繞。在地面上,我們有好奇號探測車(2012年到達)和機遇號探測車(2004年到達)。這個列表還不包括過去幾十年探索中所有不活躍的探測器……或者確實包括一些殘骸。
有了如此眾多的機器人化身,我們注意力渙散也許並不令人驚訝。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後一個名字,機遇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雙胞胎火星探測漫遊車——更名為勇氣號和機遇號——最初的任務目標是在火星表面執行90天。兩輛漫遊車都遠遠超出了預期。勇氣號一直執行到2010年,直到它陷入火星土壤中,最終沉默。但機遇號仍在執行,至今已在火星上度過了總共150個月,覆蓋了27英里的地形。
事實上,這輛太陽能驅動的探測車現在已經到達了其緩慢跋涉中的一個主要目標;一個古老的水流侵蝕的山谷,切入巨大的奮進隕石坑邊緣內坡(奮進隕石坑直徑約14英里)。這是一張地圖,顯示了探測車在2017年初的路線
機遇號的路徑(在影像中向下/向南行駛)。 來源: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NMMNH
此部落格文章頂部的影像是在2017年4月拍攝的,當時機遇號回顧了北方的地形,剛剛從特里布萊遜海角下來。這是一張全景影像的片段,朝向山谷(毅力谷)並向下進入奮進隕石坑
計劃下一步是將探測車駛下這個山谷並進入隕石坑。一路上,它將收集影像和資料,以幫助行星科學家更好地瞭解這些地質構造及其對火星深層歷史的影響。
幸運的是,最近的一陣大風吹走了積聚在機遇號太陽能電池板上的一些灰塵——使其效率提高了約10%。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提前預警,探測車甚至能夠捕捉到2017年2月24日接近的區域性沙塵暴
幾分鐘內拍攝並組合在一起的假彩色影像突出了正在逼近的沙塵暴。 來源:NASA, JPL-Caltech, Cornell, ASU
顯然,機遇號遠未被真正遺忘,但大多數人類早上醒來時並沒有想到他們當天能在火星上看到什麼,這一事實幾乎與我們的機器使我們成為多行星物種一樣非同尋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