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Tanystropheus是中生代的最愛。雖然與恐龍相去甚遠,但這種三疊紀蜥形綱動物仍然因其毫不掩飾的怪異而在一眾書籍中贏得了與可怕蜥蜴並列的地位。作為其時代爬行動物中的佼佼者,這種兩棲生物擁有細長、低矮的身體,並配有一個非凡的脖子和一個長滿尖牙的小腦袋。
但是Tanystropheus是如何生存的呢?其史前環境背景暗示 Tanystropheus生活在古代海岸邊。這一點專家們可以達成一致。但這種爬行動物看起來不像流線型的游泳者。也許,正如許多藝術家著名的設想那樣,Tanystropheus抓住海岸邊溼滑的岩石,並將頭伸入水中,在淺水中捕捉毫無戒心的魚。 否則,如此荒謬的脖子還能做什麼用呢?
儘管如此,“等待和浸入”的場景從未得到直接證據的支援。只是很難想象Tanystropheus還能做些什麼。但現在,古生物學家Silvio Renesto和Franco Saller的一項新分析試圖更細緻地描繪Tanystropheus的生活圖景。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關於那個荒謬的脖子,Renesto和Saller指出,Tanystropheus並沒有太大的靈活性。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爬行動物的13節頸椎相對僵硬,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很僵硬。用脖子抽打魚類不在這種蜥形綱動物的議程上。雖然發現於海岸線棲息地,但Tanystropheus似乎也缺乏與強大游泳技能相關的特徵。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神秘的爬行動物,Renesto和Saller研究了其軀幹、臀部和四肢的生物力學。Tanystropheus最終呈現出多種特徵的混合體,這使其成為一種有些笨拙的爬行動物。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這種三疊紀生物的前肢和後肢相對細長,似乎最適合陸地生活,但其四肢也使其能夠在水中划行。
這項新的研究將Tanystropheus的捕食活動更多地置於波浪中,而不是水邊。“Tanystropheus可能生活在海岸線環境中,在那裡,細長的脖子可能被用來在淺水中捕捉獵物,方法是依靠後肢的推動力衝向獵物,”Renesto和Saller寫道。 在這種情況下,長脖子上的小腦袋可能是有利的,這使得Tanystropheus能夠用它的小腦袋偷偷靠近獵物,而不是讓潛在的受害者察覺到它較大身體的運動。
無論Tanystropheus在做什麼,它都很擅長。Renesto和Saller指出,這種爬行動物在時間和地理分佈上都很廣泛——在數千萬年的時間裡,從古代義大利到中國和北美,地球上生活著幾個Tanystropheus物種。 儘管它們在我們看來很奇怪,但這些並非註定要失敗的進化新事物。 它們很成功,這隻會加深關於它們如何生存的謎團。
您可以在這裡閱讀Renesto和Saller的論文,其中包含一些精美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