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三角龍聞起來是什麼味道?
骨骼為我們提供了著名的“三角面孔”的骨骼輪廓。皮膚印痕和相關動物的顏色也為我們提供了關於蜥蜴時尚的一些可能性。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回到6700萬年前,那麼這種健壯的食草動物會散發出什麼氣味呢?它聞起來像穀倉嗎?像什麼都沒有嗎?恐龍會散發出……領子乳酪的味道嗎?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瞭解恐龍。新物種、新見解、新假設。幾乎不可能跟上所有的事情。但我們對恐龍生活了解甚少的一個方面是它們聞起來的味道——對我們來說,或者更重要的是,對彼此來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的未來。
我可以想到幾個為什麼辨別恐龍香水還沒有登上《自然》或《科學》雜誌封面的原因。首先是缺乏直接證據。化石骨骼有時會發出難聞的氣味,但它們不會儲存活體動物的香氣。更不用說,找到氣味腺或其他相關的軟組織證據似乎可能性很小(但我們稍後會回到這一點)。
還有我們復活和設想恐龍的方式。我們人類非常依賴視覺和觸覺。通常情況下,我們儘量不聞周圍整個世界的氣味。如果你帶著你的狗散步或看到你的貓在沙發上嗅一個有趣的地方,你就會知道我們通常會盡量避免發展出嗅覺景觀。也許,對我們來說,恐龍根本沒有太大的氣味,它們的臭味來自於汙濁的泥土、腐爛的肉、排洩物或塗在它們皮膚上的其他氣味。鑑於如此多的恐龍媒體是透過藝術、骨骼重建,有時甚至是電影傳播的,因此,試圖弄清霸王龍的本質根本就不會出現。
然而,我們知道氣味對至少一些恐龍來說很重要。回到那個過於占主導地位的最愛,每個恐龍愛好者都知道,與大腦的其他部分相比,霸王龍的嗅球相對較大。像異特龍這樣的其他掠食性恐龍也是如此,這使得這些恐龍在檢測氣味方面高於平均水平。最早的鳥類——恐龍本身——繼承了這些能力。無論特定物種喜歡什麼肉和蔬菜混合物,良好的嗅覺對於尋找食物至關重要。不過,我好奇的是,非鳥類恐龍是否透過氣味進行交流。
這裡我們開始區分我們能聞到的味道和恐龍會如何感知彼此。就現代爬行動物而言,作為寵物飼養的物種通常被認為沒有氣味——除非你忘記清潔它們的籠子或清潔的頻率不夠。與一隻陪伴的犬科動物的毛皮相比,它們鱗狀的皮膚似乎相對沒有臭味。然而,我們知道氣味對爬行動物很重要。例如,鱷魚和短吻鱷的下巴上有腺體,有時會分泌一種油性物質,據認為這在某種形式的交流中很重要。束帶蛇也可以實際上向空氣中噴射一種化合物,並告訴競爭對手後退。與長期以來對鳥類的看法相反,氣味對活恐龍之間的交流也很重要。
我們不知道是否有任何非鳥類恐龍以同樣的方式用氣味來宣傳。我們對恐龍及其生活的印象主要由它們留下的東西塑造,我們對可以找到的東西的期望指導著我們尋找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恐龍的香氛世界整個一片,我們甚至還沒有捕捉到最輕微的氣味。我們已經有證據表明,由於它們的大腦的內鑄模,一些恐龍對氣味很敏感,而且,雖然像甲龍這樣的群體中曲折的鼻道通常被假設為有利於冷卻進入的空氣或發出聲音,但可能也帶有一些敏感的嗅探能力。
中生代生活可能有一些方面被時間完全掩蓋了。但我不認為恐龍世界的氣味不可能被檢測到。化石記錄比我們以往任何時候都知道的都要詳細得多。退化蛋白質的碎片和血管的殘片現在可以從化石中被發現。也許,在某個地方,有一塊化石儲存著一些關鍵的腺體或器官,而這些腺體或器官本身含有這些組織曾經產生的生化殘留物。一些有氣味的東西。在此之前,我們至少可以嘗試想象古代的氣味。閉上眼睛,想象你最喜歡的恐龍,想想你會聞到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