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冰河時代讓人聯想到早已逝去的野獸:猛獁象和乳齒象,尖牙利齒的劍齒虎,巨型地懶,以及其他充斥著地球已滅絕動物園的野獸。但並非所有冰河時代世界的居民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都會顯得陌生或不尋常。想想洞穴鬣狗。
今天的斑點鬣狗 – Crocuta crocuta – 是熱帶稀樹草原上的名人。沒有聽到它們的咯咯笑聲和叫喊聲,非洲的狩獵之旅就不算完整。但在不久前的過去,這些魅力非凡的食肉動物有一個亞種,分佈在歐亞大陸。這就是洞穴鬣狗,Crocuta crocuta spelaea,古生物學家最近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好的這種咬骨動物的骨骼。
這個部分骨骼是在洛斯阿普倫迪塞斯洞穴中發現的,這是一個位於西班牙北部,有143,000-38,000年曆史的遺址。該遺址還發現了其他幾種哺乳動物的遺骸,包括北山羊、兔子、齧齒動物和麝鼩,但是,正如維克多·索克和同事們在他們的洞穴報告中寫道,鬣狗的骨骼是最引人注目的。
儘管洞穴鬣狗在冰河時代的歐洲相對常見,但它們的骨骼被認為是稀有的。它們的骨頭經常破碎和分散,有時是因為活著的鬣狗會食腐屍體。因此,即使之前的研究表明,這種古代哺乳動物的形態與今天的斑點鬣狗相似,但任何新的洞穴鬣狗骨骼都為現在和不久前的過去之間的比較提供了新的依據。
洛斯阿普倫迪塞斯鬣狗的骨骼。 來源:Sauqué 等人 2017
索克和共同作者寫道,這隻特殊的鬣狗由194塊骨頭組成。這還不錯,頭骨和四肢幾乎完整地呈現出來。研究人員從這些骨骼估計,這隻鬣狗重約227磅——比今天大多數斑點鬣狗都要重得多。事實上,索克和同事們寫道,洞穴鬣狗比其現存的親戚“更重、更強壯”。更粗壯的體型會使其奔跑能力較差,但更能夠將大塊的屍體拖回洞穴中,以便相對平靜地享用。
那麼,洛斯阿普倫迪塞斯鬣狗是否就像一隻更笨重的斑點鬣狗?這很難說。冰河時代的洞穴鬣狗和今天的斑點鬣狗是近親,一些專家將洞穴鬣狗歸為斑點鬣狗的一個亞種。然而,索克和同事們指出了體型、頜骨解剖結構以及可能行為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將這兩種形態區分開來。
洞穴鬣狗被認為是冰河時代主要的骨骼積累者,而今天的斑點鬣狗幾乎不經常進行這種行為。最近一項關於化石鬣狗大腦的研究同樣表明,今天斑點鬣狗的聰明才智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進化事件,可能進一步區分了今天的種群與洞穴鬣狗。然而,無論系統分類學如何發展,歐洲冰河時代的鬣狗無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野獸,我們可以感謝它們幫助透過它們的殘骸創造了更新世生命的記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參考文獻
Sauqué, V., Rabal-Garcés, R., Madurell-Malaperia, J., Gisbert, M., Zamora, S., de Torres, T., Ortiz, J., Cuenca-Bescós, G. 2017. 伊比利亞半島的更新世洞穴鬣狗:來自洛斯阿普倫迪塞斯洞穴(薩拉戈薩,蒙卡約)的新見解。 古生物電子學。 20.1.11A: 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