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三疊紀沒有得到足夠的讚譽。真的,那是地球上動物生命最奇異的時期之一。那裡有各種各樣的怪異生物,從背部生長出類似葉狀外皮的奇怪小蜥蜴,到與以前見過的任何生物都不同的真空吸嘴狀的海洋爬行動物。然而,並非所有東西在解剖學上都是瘋狂的。在三疊紀巨大的差異中,閃爍著進化會一遍又一遍地迴歸的主題。
過去二十年的發現強調了三疊紀如何無意中確立了將在生命歷史中再次出現的趨勢。例如,埃菲吉亞是鱷魚的遠親,它用兩條腿走路,外形上類似於在數千萬年後進化而來的鴕鳥模仿恐龍。鮮為人知的三角視龍同樣開創了圓頂頭的外觀,後來在白堊紀被腫頭龍採用。現在又有一種動物表明,後來的中生代生物是模仿者。
古生物學家亞當·普里查德和斯特林·內斯位元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描述了這種生物。它是德雷潘蜥類動物之一——一種神秘的“猴蜥蜴”,其腳像變色龍,尾巴尖端有爪子。但這種動物的臉看起來會更熟悉。正如他們的論文標題本身所說,這種來自著名的三疊紀腔骨龍鬼牧場採石場的德雷潘蜥類動物,長著一張非常“鳥類般”的臉。從最初被擠壓的狀態重新拼湊起來,顱骨骨骼確實具有鳥類頭骨的楔形、輕盈的外觀。難怪普里查德和內斯位元將這種動物命名為鳥顱龍雷內斯托(種名是為了紀念德雷潘蜥類動物專家西爾維奧·雷內斯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新的頭骨有助於為這些古代怪異生物的歷史增加背景。例如,普里查德和內斯位元指出,該研究產生的新家譜表明,德雷潘蜥類動物的起源比之前認識到的要早得多,並且它們是非蜥形雙孔類動物——也就是說,它們屬於包括恐龍和蜥蜴在內的更廣泛的科屬,但更古老的譜系,遠離更熟悉的形態。
不僅如此。頭骨的鳥類特徵包括向前定向的眼窩,據推測這賦予了鳥顱龍雙目視覺。這與對這種動物及其親屬的樹棲解釋相符,當在像森林一樣複雜和纏結的棲息地中移動時,判斷距離是一項方便的能力。普里查德和內斯位元寫道,這“表明該動物具有複雜的感覺生活,並可能解釋其大腦形狀與飛行和樹棲類群的相似之處。”鳥顱龍不是飛行者,但它的頭骨是第一批鳥類在 5000 多萬年後自行進化出來的粗略先驅。
參考文獻
普里查德,A.,內斯位元,S. 2017。 三疊紀雙孔類爬行動物中類似鳥類的頭骨增加了雙孔類動物形態和系統發育輻射的異質性。皇家學會開放科學。Doi: 10.1098/rsos.170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