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仍然不完全理解我們最喜歡的恐龍發生了什麼事。霸王龍、三角龍、腫頭龍以及它們所有的鄰居在6600萬年前被消滅了,只留下鳥類來延續恐龍的遺產。很明顯,宇宙的撞擊,即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是關鍵的滅絕觸發因素,撞擊的後果仍在調查中,但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歷史問題與理解是什麼使非鳥類恐龍如此容易滅絕是不同的。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這個謎團變得越來越深。
關於臭名昭著的K/Pg滅絕事件,一個持續存在的問題是,恐龍是在小行星撞擊時蓬勃發展,還是已經處於衰落之中。你可能會認為這相對容易回答。在大約7500萬年前的地層中,似乎有大量的恐龍物種。多種角龍、甲龍、鴨嘴龍、暴龍等等。到了白堊紀末期,即6600萬年前,恐龍群落看起來不那麼多樣化——有一種暴龍,一種角龍,一種鴨嘴龍,等等。但情況遠沒有那麼簡單。
7500萬年前恐龍生命看似高度多樣化可能只是高更替率的問題。相隔約一百萬年或更久的物種可能看起來像鄰居,因為我們沒有得到地質解析度來明確指出誰與誰生活在一起。更不用說,這種情況主要來自北美西部,而且6600萬年前的岩石暴露量不如大約7500萬年前視窗的岩石那樣廣泛。我們正在透過一個小孔觀察全球滅絕。更不用說恐龍正在緩慢衰落的想法還帶有一些較老的觀點,在這些觀點中,恐龍實際上因自身的滅絕而受到責備——它們被更高階的哺乳動物淘汰,或者它們因為變得太大和奢侈而註定要滅絕。所有這一切的結果是,古生物學家仍在解決白堊紀末期的生命是什麼樣的,恐龍是蓬勃發展還是失去了它們的進化活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古生物學家阿爾菲奧·亞歷山德羅·基亞倫扎及其同事在本月初添加了拼圖的另一塊。研究人員沒有僅僅關注隨時間推移的恐龍物種數量,而是估計了8300萬至66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在北美佔據的棲息地範圍。這被稱為“生態位建模”,旨在檢測晚白堊世世界的生態可能發生了怎樣的轉變,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了恐龍。簡而言之,這是一種瞭解恐龍是否仍然有時空可以生存的方法。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恐龍在白堊紀末期仍然過得很好。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西部內陸海道(曾經將北美一分為二的水體)的退卻,為恐龍提供了更大的漫遊區域。北美西部仍然是恐龍生存的好地方。事實上,恐龍甚至可能比預期的做得更好。
大約在6800萬年前,在北美西部漫遊的恐龍物種可能比我們所知的還要多。7500萬年前至6800萬年前之間多樣性的明顯下降,並不是因為恐龍沒有迅速進化出新物種。基亞倫扎和他的同事提出,這可能是因為它們沒有被儲存下來。消失的海洋的興衰可能是原因。
大約在7500萬年前,西部內陸海道處於高水位。再加上大陸西半部的山脈隆起,這為恐龍提供了大量的洪泛區空間,以便儲存下來,並提供了沉積物,以便在海道漫長的南北範圍內埋藏恐龍。例如,艾伯塔省恐龍省立公園豐富的化石礦藏可能要歸功於這些因素。但是到了霸王龍時代,即6800萬年前,海道已經大部分從大陸上退去,為恐龍提供了更多的漫遊空間。這也意味著最適合儲存恐龍的棲息地變得稀疏,有利於蒙大拿州的地獄溪地區等地方,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捕獲北部和南部的恐龍。尋找最新的白堊紀恐龍的最佳地點似乎遵循了海道從大陸滴落下來的痕跡。
從滅絕的角度來看,這些發現表明恐龍一直繁榮發展到最後。它們最終為何會從統治地位上被推翻,可能與任何物種在極其迅速、災難性的擾動之後所面臨的困難有關——例如,小行星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撞擊及其後果。但基亞倫扎及其同事的提議真正令人興奮的是,可能還有許多未知的恐龍存在。例如,在猶他州的北角組中,已經發現了歸因於霸王龍和牛角龍的恐龍,但沒有一個足夠完整,可以消除這些可能與在蒙大拿州發現的物種不同的疑慮。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也是如此。這裡的化石遺址不如地獄溪的那麼豐富,骨骼儲存得也不好,但它們可能會讓我們對恐龍統治末期北美洲的恐龍生命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是時候深入挖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