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史前生物,有太多問題要問。一個物種是如何進化的,它們為什麼會滅絕,它們在活著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它們聽起來是什麼聲音……更不用說誰吃了誰。看看古生物藝術,很明顯我們經常痴迷於早已逝去的物種的選單細節。但這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容易弄清楚。通常可以根據動物的解剖結構和當時存在的其他生物來縮小動物的食物範圍,但更多時候,我們缺乏咬痕、腸道內容物和化石糞便來為我們提供我們渴望知道的具體細節。 這正是德國有4800萬年曆史的地層中的一塊化石成為對早已消失的食物網的非凡洞察力的原因。
這件標本由古生物學家克里斯特·史密斯和阿古斯丁·斯坎費拉描述,發現於著名的梅塞爾坑。這個地點出土了儲存完好的鳥類、靈長類動物、爬行動物等等的遺骸,包括這個幸運的發現。這是一條始新世蛇類Palaeopython fischeri的幼蛇,體內有兩個驚喜。在蛇體內,有一隻古代的蛇蜥近親——Geiseltaliellus maarius——而在蜥蜴體內,則有昆蟲的殘骸。這可能是古生物學家最接近化石火雞鴨的發現了。
在蛇體內突出的蜥蜴遺骸。圖片來源:Smith 和 Scanferla 2016
僅僅是在一個化石中發現一個化石就值得注意了。許多蛇可以在幾天內非常迅速地消化脊椎動物獵物,因此在這條Palaeopython體內發現可識別的遺骸是一個幸運的突破。但是,史密斯和斯坎費拉指出,使這三者如此特別的原因是,它們為這些動物的生態提供了一些新的線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蜥蜴物種是梅塞爾沉積物中最常見的,並且先前發現的一個標本的腸道中似乎有植物碎片。在一個蜥蜴體內發現昆蟲殘骸增加了證據,表明這些爬行動物並非嚴格的食草動物。更重要的是,Geiseltaliellus被認為是樹棲蜥蜴,因此Palaeopython可能在當時的樹木中滑行。此外,克里斯特和斯坎費拉指出,幼蛇腹部中的蜥蜴符合Palaeopython等蛇類在幼年時期以蜥蜴為食,然後在長大後轉向體積更大的獵物的一般情況。 檢驗這個想法依賴於找到更多帶有腸道內容物的、更年長的蛇類——考慮到變幻莫測的化石記錄,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但如果說有一個地方可能找到這樣的化石,那就是梅塞爾。
參考文獻
Smith, K., Scanferla, A. 2016. 化石蛇儲存了三個營養級以及個體發育過程中的飲食轉變的證據。 古生物多樣性和古環境。 doi: 10.1007/s12549-016-02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