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骨頭腦袋

三塊骨頭勾勒出稀有幼年恐龍的尖刺頭骨

Pachycephalosaurus

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腫頭龍。

布萊恩·斯威特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這三塊骨頭是我見過的最小的恐龍碎片。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大衛·埃文斯將這些粗糙、巧克力色的碎片放在一個比我的手還小的盒子裡,放在一個年輕恐龍頭骨的鑄模旁邊,相比之下,這個鑄模顯得非常巨大。儘管比例差異很大,但這個複製的頭骨和真實的化石有很多共同之處,揭示了埃文斯拿出來給我看的動物的身份。我看到的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小的腫頭龍

腫頭龍在恐龍萬神殿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大、最晚,並且——這要歸功於《歷險小恐龍》和《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最著名的“骨頭腦袋”恐龍。它們在 6800 萬到 6600 萬年前與霸王龍三角龍一起漫步在北美西部,它們厚實、圓形的頭骨圓頂被圍繞外緣的一圈小尖刺所突出。而且,與大多數恐龍一樣,物種的名稱讓人聯想到壯年時期的成年動物。然而,我們知道腫頭龍幼年時是微小的幼雛。埃文斯和馬克·古德溫去年描述的小頭骨骨骼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種厚頭恐龍的早期生活。

幼年腫頭龍的骨骼,旁邊是羅馬博物館藏品中“龍王龍”的鑄模。圖片來源:布萊恩·斯威特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三塊骨頭——一部分是臉頰骨,一部分是頭骨後部的中線骨,還有一塊骨頭上有小尖刺突出——是在蒙大拿州加菲爾德縣的兩個地獄溪組骨床中發現的。這實際上只是一把材料,但這三塊骨頭上的凸起、旋鈕和尖刺的組合讓埃文斯和古德溫得以確認,這些碎片確實屬於非常年幼的腫頭龍。事實上,這三塊骨頭幫助將一個假設聯絡起來,這個假設已經將三種不同的恐龍變成了一種。

直到大約 2009 年,古生物學家們才從地獄溪組中識別出三種不同的腫頭龍。有一種小型、平頭形態的龍王龍,一種帶有大型尖刺的圓頂頭中型物種冥河龍,以及經典的、大型的腫頭龍。但在那一年,古德溫和傑克·霍納提出,龍王龍冥河龍實際上只是未成熟的腫頭龍,它們頭骨的差異是生長的跡象,而不是不同物種。

這就是幼年頭骨的用武之地。來自頭骨後部的骨頭(鱗狀骨)上的粗短尖端與“龍王龍”、“冥河龍”和一些成年階段的腫頭龍頭骨以相同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這些尖刺在生命早期就已固定。同樣,來自頭骨頂部的扁平骨也顯示出與“龍王龍”相似的裝飾,以及來自圓頂生長的內部“空隙空間”的開始。因此,即使腫頭龍在生長過程中,頭骨裝飾的某些方面發生了變化,但當這些恐龍還是小傢伙時,解剖學基礎就已經奠定了。

因此,腫頭龍在早期就相當多刺。它們並沒有在性成熟時才開始生長裝飾物,而是在生命的早期就擁有了多節的頭骨。雖然這些尖端和凸起很獨特,但它們不會對潛伏在白堊紀林地中的掠食者提供任何防禦。相反,埃文斯和古德溫指出,不同排列的尖刺和圓頂可能代表年齡等級的訊號,使腫頭龍能夠在人群中辨別彼此。換句話說,這些恐龍從出生時起就是愛炫耀的。

參考文獻

古德溫,M.,埃文斯,D. 2016。 來自蒙大拿州上白堊統地獄溪組的新末期幼年腫頭龍化石證實了鱗狀角和頂骨裝飾的早期表達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doi: 10.1080/02724634.2016.1078343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國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