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說有什麼地質單元能夠概括恐龍時代的奇蹟,那就是莫里森組。在美國西部看到的紫色、栗色和灰色的岩層中,出土了一些地球上最大、最奇特、最兇猛的生物,如劍龍和角鼻龍等物種引發了19世紀的“骨骼戰爭”,而像長著小獠牙的微小果齒龍等新發現則充實了那個壯觀生態系統的本質。但我們對這片經典的侏羅紀岩石的瞭解還處於起步階段。首先,古生物學家仍在研究哪些恐龍曾與哪些恐龍肩並肩生活。
誰在何時何地跺腳行走,是古生物學家卡里·伍德拉夫一篇新綜述的核心內容。迄今為止,專家們僅從莫里森組就命名了13個屬和24個蜥腳類恐龍物種。如果所有這些恐龍都生活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例如,圓頂龍和腕龍、迷惑龍和圓頂龍混雜在一起——那麼莫里森組的生態系統就會與地球上此前或此後演化出的任何生態系統都不同。要支援這樣一個群落所需的綠色食物量將是驚人的。
但我們知道,並非所有這些恐龍都佔據著相同的空間。例如,圓頂龍是北美已知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它比樑龍早數百萬年。相比之下,腕龍是一種相對罕見的恐龍,而圓頂龍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更廣泛地存在。換句話說,當我們談論莫里森組的多樣性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談論數百萬平方英里的範圍,它代表了超過700萬年的歷史,本身只是更廣闊世界中特定沉積環境的部分縮影。如果我們想了解大約1.5億年前任何特定化石地點的樣子,就需要一種更精細的方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伍德拉夫指出,這項任務並非取決於任何單一問題,而是取決於幾個問題。有關於物種名稱的分類學糾葛,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確定幾種圓頂龍中哪些物種需要修訂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可能需要一個職業生涯的時間,試圖更新1877年命名的恐龍。除此之外,還有可疑的物種——比如傳奇的“易碎雙腔龍”,它是從一個丟失已久的椎骨中命名的——而其他物種可能是已知動物的生長階段。伍德拉夫指出,雖然目前被歸類為獨特的物種,但巨大的迪氏樑龍僅從大型個體中得知,並且可能只是已知物種的大型或成熟形態。
然後是時間和空間。如果你去像恐龍國家紀念地或克利夫蘭-勞埃德恐龍採石場這樣的地方,那裡儲存著幾十到數百隻恐龍的骨骼,你不會找到莫里森組中發現的所有蜥腳類恐龍的完整列表。只有少數幾個物種。有些似乎很常見。其他的則很稀有。即便如此,雖然我們可以假設像圓頂龍這樣的常見物種生活在該地區,但稀有物種是數量較少,還是代表了偏愛不同地點但有時重疊或以某種方式最終被埋在洪泛平原上的種群?並非所有的蜥腳類恐龍都生活在同一時間。路易斯圓頂龍比倫圖斯圓頂龍更古老,而倫圖斯圓頂龍比至上圓頂龍更古老,儘管這些動物是代表一個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的譜系,還是物種的分支,又或者是一個需要修訂的持久物種,目前尚不清楚。
根據目前所知,檢視經過校正的恐龍堆疊,莫里森組的某些時期比其他時期擁有更多的蜥腳類恐龍多樣性。莫里森組底部的提德維爾段似乎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蜥腳類恐龍。然而,在布拉西盆地段的中部,可能有多達十幾種蜥腳類恐龍分佈在廣闊的範圍內。化石記錄和發現的怪癖在這裡發揮了作用。例如,在布拉西盆地層中發現恐龍比在古老的提德維爾層中容易得多,因此古生物學家歷來都去化石豐富的地方。但是,繪製一張活地圖——哪些恐龍生活在哪裡,何時生活——是將我們自己帶回到莫里森炎熱、樹木遮陰的日子的基本步驟。地層可能很熟悉,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很瞭解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