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科學充滿了晦澀的術語。當可以用不透明且冗長的短語時,為什麼要使用易於理解或令人回味的詞呢?但也有例外,比如“死亡翻滾”。
如果你從小就看大衛·愛登堡的特別節目,你可能在鱷魚撕裂角馬的慢動作鏡頭中聽到過這個詞。它的意思正如你所想的那樣。這種行為是指當鱷魚咬住一塊食物,並盡力模仿洗衣機甩干時,那種強大而暴力的扭動,它會把四肢從關節中扯斷,把肌肉從骨頭上撕下。這個過程非常引人入勝,以至於白色牙齒和紅色內臟的閃光都被認為適合播放,即使只是短暫的。
所有的鱷魚都會這樣做嗎?美洲短吻鱷、鹹水鱷魚和尼羅鱷因這項技能而獲得了不少媒體報道,但還有 20 多種現存物種。更不用說不斷壯大的化石鱷魚隊伍,包括像 40 英尺長的短吻鱷近親 Deinosuchus 這樣的怪物。如果我們能更多地瞭解現代版本的死亡翻滾,也許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過去的鱷魚是否也使用了同樣的恐怖翻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古生物學家斯蒂芬妮·德魯姆海勒和她的同事們指出,到目前為止,專家們一直認為只有具有長而寬吻部的“通才”鱷魚才會死亡翻滾。人們認為滅絕的物種也是如此。但是,當德魯姆海勒、詹姆斯·達林頓和肯特·弗利特直接研究活鱷魚(用誘餌和捕捉工具呈現給它們)時,研究人員發現了不同的情況。除了一個物種外,所有現代物種都可以進行死亡翻滾。
參加該專案的鱷魚代表了 25 種現存物種,所有物種都飼養在佛羅里達州的聖奧古斯丁鱷魚農場動物園。研究人員寫道,有些動物是從其他地方轉移過來的,有些是在公園裡出生的,還有一些是被捕獲的“有害”動物,它們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背景,甚至還有與它們生活史相關的解剖結構。在研究過程中,每隻測試動物都會被呈現兩種不同的行為提示:一種是咬後會施加阻力的誘餌,第二種是通常用於捕捉鱷魚的繩子或杆子,這通常會促使動物嘗試逃跑。
在 25 個物種中,只有一個物種 - 居維葉侏儒凱門鱷 - 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死亡翻滾。(這並不意味著凱門鱷不能或不會,而只是在試驗的情況下它沒有翻滾。)其餘的所有物種都翻滾了,這與之前的假設相反。之前的研究認為,死亡翻滾行為產生的扭轉力對像恆河鱷這樣的細長吻鱷魚物種來說會造成太大的損害,但即使是這些動物也會翻滾。較細長的物種可能不需要撕咬,但是,正如德魯姆海勒和合著者寫道,“這不是第一項確定某些鱷魚物種似乎超出其生態位明顯要求的的研究。”
結果是,死亡翻滾行為並不侷限於少數特殊的鱷魚亞種,而是普遍存在於整個科,儘管它們的體型、吻部形狀或研究中的動物是圈養出生的還是野生的都存在差異。從進化角度來看,結果意味著死亡翻滾的能力可能存在於所有現代鱷魚的最後共同祖先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隻潛伏的 Deinosuchus 從水中跳出,扭斷一塊新鮮的鴨嘴龍大腿骨。但對進食的關注忽略了更大的重點。死亡翻滾不僅僅是為了進食,甚至不是為了死亡。對許多鱷魚來說,這是一種自衛。
德魯姆海勒和她的同事寫道,“死亡翻滾行為可能與進食策略完全無關”。各種各樣的鱷魚都會透過咬來互相打鬥,通常是在頭部、腿部和尾巴根部。甚至還有化石顯示出類似的傷痕。咬和扭動是戰鬥的一部分,要麼是為了傷害對手,要麼是為了逃脫。“死亡翻滾”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戰鬥翻滾”,它作為鱷魚對抗的一部分而進化而來,然後被咀嚼能力更強的物種所採用,用來撕咬它們的晚餐。鑑於各種各樣的鱷魚在進化過程中已經存在瞭如此長的時間,它們將會繼續翻滾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