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化石愛好者時,試圖跟上來自非洲、南美洲和亞洲的大量新發現,有一類恐龍尤其令人興奮。 它們就是鯊齒龍,即“鯊魚齒蜥蜴”——像鯊齒龍、巨獸龍等食肉巨獸,它們牙齒鋒利,隨時準備挑戰霸王龍作為史上最大陸地掠食者的地位。
隨著這些恐龍發現自己處於中生代的普通行列,最初的狂熱逐漸消退。 當平均每兩週宣佈一種新恐龍時,新奇感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但是,新化石的逐漸積累以及對這些恐龍的重新解讀,使我們開始瞭解大型而兇猛的生物的生活,而不僅僅侷限於我們珍貴的暴龍。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調查中,古生物學家Carlos Roberto dos Anjos Candiero及其同事追蹤了鯊齒龍的起源和去向。
我們直到最近才意識到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在正確的地方尋找。 我們對恐龍時代的許多期望都來自北半球——北美、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為我們提供了最受歡迎的中生代搖滾明星。 只是在最近,隨著古生物學在南半球紮根並蓬勃發展,我們才開始更好地評估恐龍生命的多樣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Candiero及其合著者指出,已知最古老的鯊齒龍是一種名為韋氏脊椎龍的動物,發現於非洲晚侏羅紀時期的岩層中。 這似乎是鯊齒龍的起源地,位於古代南方岡瓦納大陸,在那裡它們逐漸多樣化,成為其生態系統的頂端掠食者。 大約在1.25億至9000萬年前,它們是地球上最厲害的恐龍——異特龍的近親,以更大的體型延續了食肉傳統。 從它們在古代非洲的起源地開始,它們遍佈岡瓦納大陸,到達最終將成為南美洲的土地,並進一步到達歐洲、北美洲和亞洲。
並非鯊齒龍科是周圍唯一的掠食者。 它們在空間和時間上與鱷魚嘴棘龍和牛頭犬臉阿貝力龍科重疊。 這些大型食肉動物如何劃分相同的棲息地仍然是一個我們尚未解決的持久問題。 同樣不清楚的是,為什麼鯊齒龍科最終在白堊紀後期逐漸衰落。 它們體型巨大,並且像它們早期的親戚異特龍一樣,適應於撕裂血肉,而不是咬碎骨頭。 但暴龍類已開始在北美和亞洲佔據主導地位,而鯊齒龍的鄰居——如阿貝力龍科和其他形式的異特龍——卻能夠存活下來。 情況就是這樣——每當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個偉大的進化成功的故事時,我們都會想知道是什麼結束了這種連勝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