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些恐龍有直接的途徑使其在分類學上與其同類區分開來。另一些則沒那麼幸運,從一篇論文到另一篇論文地輾轉,直到它們的真實身份變得清晰。《美杜莎角龍》就是後者之一。
《美杜莎角龍》的故事——新加入角龍科譜系的有角恐龍之一——圍繞著蒙大拿州朱迪思河組一個有7900萬年曆史的遺址展開。這個地點被專家稱為曼斯菲爾德骨床,儲存著來自多種有角恐龍的骨骼——最初都被認為是《阿爾伯塔角龍》。但在2010年,古生物學家邁克爾·瑞安和同事宣佈,這裡存在第二種有角恐龍。基於兩塊頂骨——或構成從頭骨後部伸出的褶皺部分的弓形骨——瑞安和合著者將《美杜莎角龍》區分為以前未知的有角恐龍物種。
這就是事情變得有點棘手的地方。從那兩塊頂骨來看,《美杜莎角龍》似乎是開角龍亞科。也就是說,它屬於包括《三角龍》和《開角龍》在內的有角恐龍科,而不是《尖角龍》,後者是一個單獨的譜系,稱為尖角龍亞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基於在曼斯菲爾德骨床發現的更多骨骼,千葉健太郎、瑞安和同事修訂了美杜莎角面的外觀和關係。雖然最初的恐龍骨骼重建只包括三個頂骨緣飾骨——或從頂骨側面突出的角——但新的標本表明《美杜莎角龍》有五個。這種恐龍的褶皺的寬闊中線杆上還有一排凸起。當古生物學家對這些骨骼的特徵進行編碼,並將它們與在其他有角恐龍中發現的特徵進行比較時,《美杜莎角龍》轉換了科屬。它不是《三角龍》的早期親戚。它是一個尖角龍亞科,與《厚鼻龍》和《尖角龍》等恐龍有關。
但這不僅僅是將《美杜莎角龍》移動到恐龍譜系中的新位置。首先,這意味著曼斯菲爾德骨床中只發現了尖角龍亞科恐龍。更重要的是,事實證明,這個地方只存在《美杜莎角龍》——之前從該遺址被歸為《阿爾伯塔角龍》的骨骼實際上屬於《美杜莎角龍》。很容易看出為什麼這一點一開始不清楚。事實證明,這兩種恐龍是相對近親,如果你在白堊紀低地看到它們,你真正能區分它們的唯一方法是《美杜莎角龍》的褶皺側面有兩根大的鉤狀物,而《阿爾伯塔角龍》只有一根。
因此,古生物學家突然從只擁有兩塊頭骨骨骼變成擁有整個《美杜莎角龍》骨床。這使得《美杜莎角龍》加入了其他在白堊紀這一時期大規模死亡的尖角龍的俱樂部——在蒙大拿州和艾伯塔省大約相同年齡的岩石中發現了類似的《溫迪角龍》和《異角龍》骨床。問題是為什麼。
也許這些恐龍不擅長游泳。可能席捲該地區史前海岸的暴雨可能導致了局部洪水,當你的整個身體前傾以支撐一系列沉重的角時,很難保持頭部在水面上。或者可能沒有單一的解釋。但是,古生物學家一次又一次地在蒙大拿州和艾伯塔省大約7900萬年前的岩石中發現了尖角龍亞科骨床。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導致了像《美杜莎角龍》這樣的恐龍死亡,它們有一天會變成石頭。
這篇文章得到了我在Patreon上慷慨支持者的支援。有關如何提前檢視新部落格文章和獨家自然歷史文章的詳細資訊,請點選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