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寄生蟲的失落世界

古生物學家仍在探索自然界“搭便車者”的深層歷史。

Tyrannosaurus

即使是最兇猛的恐龍,比如霸王龍,也遭受寄生蟲的困擾。

布萊恩·斯威特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說我們透過“深層時間”的“鏡頭”來看待過去,這有點像科學傳播的陳詞濫調。我儘量避免使用它,就像避免可怕的“闡明”某個主題一樣。但我在此提及這個模因是有特定原因的。深層時間的鏡頭通常聚焦於有魅力和超驗的事物。從長有羽毛的恐龍進化為第一批鳥類,你會期望透過深層時間的鏡頭看到這一點。但是,像所有鏡頭一樣,現實的某些部分往往被排除在最終影像之外。比如寄生蟲。

動物學家湯米·梁在一篇新論文中寫道:“寄生蟲在許多生態系統中很常見,但由於其性質,它們不容易形成化石,在地質記錄中非常罕見。”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它影響著我們看待古代生命的方式。恐龍和我們許多其他的史前寵兒通常被視覺化和解釋為永久健康的生物,骨骼病理學是關於疾病和損傷的罕見線索。然而,我們知道寄生蟲的歷史肯定很深,並且影響了進化。如果沒有考慮各種蠕蟲、節肢動物、真菌和其他以其他物種為生的生物,化石記錄就不完整。為此,梁著手從岩石遺蹟中收集關於生物機會主義者和“搭便車者”的已知資訊。

當然,“寄生蟲”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類別。梁指出,除了自由生活的寄生蟲的化石外,還有與宿主一起儲存下來的寄生蟲、蟲卵以及寄生蟲造成的損害的證據。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化石吸蟲、化石跳蚤、化石蜱蟲、化石鐵線蟲等等,包括霸王龍下顎上的病變,這表明存在侵入這些食肉名流上消化道的導致病變的微生物。在許多情況下,化石寄生蟲侵擾和影響的動物與它們現存的親戚仍然侵擾的動物相似。被稱為橈足類的節肢動物寄生蟲就像今天的一些橈足類一樣,在白堊紀魚類的鰓中安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今天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不過,除了這些案例研究之外,古生物學家還可以開始研究一些更廣泛的問題。例如,我們並不真正瞭解大規模滅絕如何影響寄生蟲。許多宿主物種的迅速喪失肯定會影響寄生蟲,並對它們施加更大的進化壓力。同樣,一些具有眾所周知生命週期的寄生蟲的存在可以為它們宿主的生物學提供見解。例如,被稱為線蟲的微小蠕蟲可以幫助古生物學家瞭解當美洲連線時哺乳動物的來來往往,以及那些大陸之間著名的生物交換隨之發生。

但也許梁最重要的觀點是最簡單的。我們常常忘記寄生蟲及其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時,它們幾乎看起來在自然之外,好像它們為了生存而作弊,而不是像其他任何生命形式一樣進化而來。因此,下次您看到一幅雄偉的史前生物的插圖時——無論是鯊魚、猛獁象、恐龍或其他什麼——請花點時間考慮一下這個單一有機體所寄生的其他物種的生態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