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猶他州東部,岩石呈現出巨大的橙色和紅色條帶,那裡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印記。這塊化石有點難找,隱藏在一個突出物之下,但是,如果你足夠幸運能夠發現它,你肯定不會認錯它是什麼。儲存在古老的砂岩中是一個植龍頭骨的三角形輪廓——這是一個由這種表面上像鱷魚一樣的生物的化石骨骼留下的天然模具,這種生物生活在2億多年前。
古生物學家邁克爾·莫拉萊斯和西德尼·阿什稱這塊化石為最後的植龍。從地質層面上看,這塊化石位於大多數同類發現之上,壓在溫蓋特砂岩中,溫蓋特砂岩的深處包含了三疊紀和侏羅紀世界之間的過渡。這塊化石是否真的代表了這些類鱷魚爬行動物的最後一隻,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需要一臺時間機器來驗證這一點。但它可以作為三疊紀水道中生存的多樣化和廣泛分佈的水生伏擊掠食者譜系的終結。
最終的植龍,就像最後的植龍本身一樣,在許多方面都類似於現代鱷魚。當今天鱷魚的祖先還在陸地上奔跑時,它們率先開創了潛伏在淺水中的生活。但是最初的植龍是什麼樣的呢?最近在中國的一項發現有助於填補這個經常被忽視的爬行動物群體的背景故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早在 2012 年,古生物學家李淳和他的同事就將來自中國中三疊紀岩石的化石命名為滇東鱷。最初對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這種短吻、牙齒鋒利的動物是一種波波龍,屬於更廣泛的鱷魚科的一個分支。但是,古生物學家米歇爾·斯托克、李和合著者對化石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滇東鱷現在是已知最早的植龍。
滇東鱷的骨骼。圖片來源:Stocker 等人 2017
到目前為止,最古老的植龍大約有 2.28 億年的歷史。滇東鱷現在將該科的記錄向前延伸了大約 1000 萬年,突顯了這些爬行動物在那段時間內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滇東鱷最初被誤認為是非常不同的爬行動物,這一事實突顯了最早的植龍看起來並不完全像它們後來更著名的親戚。滇東鱷的頭骨呈楔形,吻部較短,鼻孔僅從鼻尖略微縮回。儘管如此,斯托克和他的同事寫道,這種儲存完好的爬行動物的頭骨和顱後骨顯示出植龍類動物中存在的解剖學特徵,但早期鱷魚中卻缺乏這些特徵。
其他植龍化石有望填補滇東鱷和後來的植龍之間數百萬年的空白。不過,就目前而言,這種經過修訂的爬行動物表明,植龍的顱後骨骼在它們的頭骨演變成更細長的、類似長吻鱷的形態之前,就已經進化出了一些關鍵特徵。研究人員指出,滇東鱷還顯示出一些與咬合力增強相關的頭骨特化,這可能有助於植龍成為它們曾經是的那種廣泛分佈的伏擊掠食者。滇東鱷的尖吻不僅指向了其物種的成功未來,也指向了關於植龍黎明還有多少有待揭示。
參考文獻
Morales, M., Ash, S. 1993. 最後的植龍?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和科學博物館公報。3: 357-358
Stocker, M., Zhao, L., Nesbitt, S., Wu, X., Li, C. 2017. 一種短吻中三疊世植龍及其對植龍類形態演化和生物地理學的影響。科學報告。doi: 10.1038/srep46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