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劍齒虎幾乎是Smilodon(劍齒虎屬)的代名詞。在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發現了數百個著名劍齒的化石,而南美洲物種——Smilodon populator(致命劍齒虎)——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劍齒虎之一,其中最大的一些比老虎還要壯碩。但至少就頭骨而言,Smilodon不能聲稱擁有“最大的劍齒虎”這一最高稱號。這項榮譽屬於另一種食肉動物。
古生物學家鄧濤、曾志傑及其同事在一篇新論文中澄清了記錄,該論文全部關於一個巨大的恐頜劍齒虎頭骨。這個化石發現於中國龍家溝盆地約830萬年前的岩石中,略微有些破碎。時間和地質的反覆無常將頭骨的臉頰和寬闊的額骨擠壓成更窄的輪廓。然而,重建其生前的形狀後,這個奶油色的顱骨代表著一隻體型驚人巨大的劍齒虎。
新發現的恐頜劍齒虎頭骨長超過16英寸。這不僅比所有其他已知的當代劍齒虎頭骨要長,而且也比冰河時代的名星物種Smilodon(劍齒虎屬)和Homotherium(似劍齒虎屬)的頭骨要長。這轉化為這隻特定的恐頜劍齒虎的估計體重超過892磅,使其與粗壯的Smilodon populator(致命劍齒虎)處於同一範圍。無論你如何看待,這都是一隻大型貓科動物。
大型恐頜劍齒虎頭骨的檢視。圖片來源:Deng 等人,2016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如果將恐頜劍齒虎僅僅視為另一種劍齒虎,那就錯了。雖然這種貓科動物與其近親具有相同的長而呈鋸齒狀的犬齒和其他特徵,例如,鄧及其同事指出,恐頜劍齒虎的嘴巴張開度相對較小。這種貓科動物只能張開大約70度的嘴,與現代獅子的能力相當,而不是Smilodon(劍齒虎屬)能夠達到的驚人的120度。古生物學家寫道,加上肌肉附著方式的差異,這意味著恐頜劍齒虎可能以相對較小的獵物為目標,而不是後來的劍齒虎所捕食的獵物。
因此,恐頜劍齒虎來到我們面前,它既不像現代貓科動物,也不像後來的劍齒虎。它細長的犬齒決定了它會採取針對性的喉嚨咬合,但其肌肉和嘴巴張開度的限制可能將其偏好的獵物大小限制在更窄的範圍內。簡而言之,大型掠食者並不總是撲向更大的獵物。
參考文獻
Deng, T., Zhang, Y., Tseng, Z., Hou, S. 2016. 恐頜劍齒虎的頭骨以及關於巨型化作為劍齒虎(貓科,食肉目)鑲嵌演化模式的新證據。Vertebrata PalAsiatica. 54 (4): 302-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