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幾年前,當我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化石大廳裡奔走,試圖在短暫的時間裡儘可能多地吸收知識時,一塊冰河時代的化石讓我停下了腳步。那是一塊馬的下頜骨化石,但與我以前見過的任何一塊都不同。化石看起來黑得不可思議,牙齒和骨骼都染成了華麗的烏木色。
這塊美麗的化石是幾十年前從秘魯塔拉拉的一個瀝青滲漏處挖掘出來的。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個地方。當我想起“瀝青坑”時,我想到的是拉布雷亞。(也許是因為,除了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石遺址之外,拉布雷亞直接翻譯過來就是“瀝青”。)但是,展覽以及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凱文·西摩的快速入門介紹讓我瞭解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死亡陷阱,這個陷阱產生了大量化石,其顏色比加利福尼亞同類化石的拉布雷亞棕色更深。
關於塔拉拉的大部分知識都來自於 A.G. 埃德蒙在 1958 年從該遺址收集的超過 28,000 塊骨骼。這些化石中的絕大多數——大約佔已鑑定骨骼的 63.4%——來自哺乳動物,其中超過 79% 是食肉動物的遺骸。塔拉拉還代表著許多其他生物——鳴禽、兩棲動物、馬、駱駝、地懶、乳齒象、鹿等等——但這個地方主要對食肉動物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塔拉拉劍齒虎化石。圖片來源:布萊恩·斯維特克
一些塔拉拉食肉動物仍然與我們同在。西摩在對該遺址的概述中寫道,塞丘拉沙漠狐的代表是 100 多隻從瀝青中拉出來的個體碎片,並且仍然生活在該地區。當我在博物館的第二天興高采烈地開始拉開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中的櫥櫃時,西摩好心地指出了一塊令人驚歎的美洲豹頭骨化石,這塊化石以前曾被誤認為是美洲獅。但是,塔拉拉最大的食肉動物早已消失。該遺址已經出土了至少 51 只恐狼和 20 只劍齒虎的骨骼。
這些動物中有許多是幼年動物。西摩指出,雖然樣本遠不如拉布雷亞那樣廣泛,但三種最常見的食肉動物的幼年動物比例從 57% 到 69% 不等。與拉布雷亞和佛羅里達州的冰河時代化石遺址相比,這似乎相當高,這可能表明,要麼在塔拉拉瀝青滲漏活躍時期,幼年動物數量更多,要麼是幼年動物更天真,更容易誤入陷阱。
所有這些數字僅僅是瞭解該遺址的新努力的開始。在 20 世紀 60 年代查爾斯·丘徹和其他人的早期描述和化石分類之後,這些化石一直儲存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藏品中,等待著最近一波興趣的 surge,這波興趣開始慢慢地透露出關於這個粘性更新世寶藏的一些新細節。
塔拉拉並不是唯一一個不為人知的瀝青坑。在另一篇新論文中,西摩和艾米麗·林賽調查了美洲的其他幾個遺址,範圍從加利福尼亞州的麥基特里克到厄瓜多的拉卡羅萊納、坦科洛馬和科拉利托。
每個遺址都有其自身的特徵和歷史。例如,坦科洛馬富含樹懶,並且有大量史前大象,但完全缺乏在其他地方發現的大型食肉動物。另一方面,拉科拉利托的食肉動物、樹懶、馬、大象的混合相對均勻。這可能是因為這兩個遺址並非透過在瀝青中窒息而殺死動物,而是動物的骨骼被河流沉積下來,然後瀝青滲入其中。那裡沒有腐肉的致命氣味,這種氣味將狼和劍齒虎吸引到塔拉拉和拉布雷亞的瀝青坑中。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這些地方真的是陷阱。
參考文獻
林賽,E.,洛佩茲,E. 2014。 坦科洛馬,厄瓜多西南部一個新的晚更新世大型動物群瀝青滲漏地點。《南美地球科學雜誌》。doi:10.1016/j.jsames.2014.11.003
林賽,E.,西摩,K. 2015。 西新熱帶界的“瀝青坑”:古生態學、埋藏學和哺乳動物生物地理學。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系列》,42:111-123
西摩,K. 2015。 細讀塔拉拉:秘魯瀝青滲漏處晚更新世化石概覽。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系列》,42:97-109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