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2001年,在西班牙東南部福恩特努埃瓦-3考古遺址13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挖掘時,研究人員開始挖掘出一頭猛獁象的骨骼。 部分骨架還在原位。 脊椎、骨盆和一些肋骨仍然連線著。 其他部分,如肩胛骨和下頜骨,已被撕裂,並且這頭古代大象的所有肢體都已丟失。 就其本身而言,這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 屍體在死後會分解。 但讓這頭大象變得特別的是挖掘者在屍體周圍發現的東西。
在挖掘猛獁象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了34個糞化石和17件石器殘片。 這表明有兩種不同的食腐動物曾到過這個地方。 糞便化石屬於Pachycrocuta。 想象一下一隻240磅重的斑鬣狗,臉部更鈍,你就大致瞭解了它的樣子。 然而,這些工具是由一種尚未確定的原始人類物種製造的,可能類似於大約在同一時期居住在喬治亞的人類。 在同一地層中沒有發現任何一方的骨骼與大象在一起,但糞便和工具再次將古代人類和鬣狗聯絡起來。 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尼西亞都發現了它們共存的跡象,但正如M.帕特羅西尼奧·埃斯皮加雷斯及其合著者在一篇新論文中寫道,這是兩種食腐物種之間相互作用的第一個初步跡象。
究竟在更新世的福恩特努埃瓦-3發生了什麼,因證據的性質而變得模糊不清。 猛獁象化石骨骼的表面在暴露之前已經風化,可能掩蓋了任何預期的咬痕或工具刮痕。 如果骨骼上 আদৌ留下了痕跡的話。 猛獁象骨骼有一個厚的骨外膜——一層包裹骨骼的膜——這將使它們難以記錄工具痕跡。 更不用說骨骼在細沙中的排列表明相對較快的死後掩埋,因此這頭厚皮動物在被沉積物覆蓋時可能仍然有很多肉。
人類和巨型鬣狗輪流享用猛獁象屍體。 圖片來源:M. Antón, Espiagres et al. 2016
雖然對這種情況仍然持初步態度,但埃斯皮加雷斯及其同事提出了一個事件序列,大致如下。 人類首先到達,切斷了猛獁象的四肢,可能還有頭骨,並將它們運到其他地方悠閒地享用。 鬣狗退居二線——可能是被人類趕走的——但當週圍沒有人的時候,它們就進去掏空屍體,吃掉內臟,直到屍體被掩埋。
這並不是可能發生的衝突的唯一方式。 例如,現代鬣狗能夠移除屍體的四肢或其他部分並將它們拖走。 它們可能先到達,並扯掉了那些肌肉發達的大象四肢。 唯一支援人類早期到達的證據是猛獁象骨骼周圍有鬣狗糞便,而四肢通常應該在那裡,這可能表明當它們到達時腿已經不見了。 儘管如此,沒有化石時間鍾來告訴我們是誰在什麼時候啃食屍體。
人類和鬣狗是如何分解在福恩特努埃瓦-3發現的猛獁象屍體的仍然很模糊。 化石記錄只能帶我們到這裡。 但石片和食肉動物的糞便將人類和野獸般的食腐動物帶入了一個狹窄的時間視窗,可能只有幾天的時間。 想象一下,你正在砍削大象的大腿,不時回頭看看身後是否有圓耳的碎骨者。 或者,從鬣狗的角度來看,將你的鼻子伸進猛獁象的胃裡,試圖在一些討厭的兩足動物向你扔石頭之前抓住一塊內臟。 這無疑是一個粗略的概括,但它仍然是我們世界冰河時代故事中緊張的一幕。
參考文獻
Espigares, M., Martínez-Navarro, B., Palmqvist, P., Ros-Montoya, S., Toro, I., Agustí, J., Sala, R. 2016. Homo vs Pachycrocuta:在福恩特努埃瓦-3(西班牙奧爾塞)最早發現的食腐動物之間為爭奪大象屍體的競爭證據. 第四紀國際. doi: 10.1016/j.quaint.2012.0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