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熱愛角龍,那麼現在是最好的時代。過去 10 年中發現和描述的新物種數量呈爆炸式增長,就像一個佈滿骨刺的頸盾。僅今年一年就出現了幾個新的成員,古生物學家邁克爾·瑞安和他的同事們在 2016 年結束之前又增加了一個小小的驚喜。
早在 1937 年,著名的化石獵人查爾斯·斯特恩伯格就在阿爾伯塔省南部白堊紀岩石中挖掘出一塊部分頭骨。他將其標記為“標本 12 號”,並冒險猜測這是一個小型角龍標本,當時的古生物學家稱之為“Brachyceratops”。這塊頭骨最終被送往渥太華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但只有在最近的發現背景下,這塊頭骨才變得有意義。
這塊頭骨,編目為 CM 8804,尚未獲得科學名稱。從一種角龍物種中區分出另一種角龍物種的最顯著部分——即頸盾的骨骼——缺失了。但是斯特恩伯格挖掘出的部分足以讓瑞安和他的同事們判斷出 CM 8804 是來自猶他州南部的 Nasutoceratops 的近親。兩者都屬於角龍的一個亞群,研究人員將其稱為角鼻龍族(Nasutoceratopsini)。
這更多是關於名稱的重新洗牌。瑞安和合著者指出,在 8000 萬至 7500 萬年前,角龍彼此之間瘋狂地分裂,每個譜系都呈現出自己獨特的裝飾套件。主要有兩大譜系——開角龍亞科(Chasmosaurinae)和尖角龍亞科(Centrosaurinae)——尖角龍亞科又進一步分為三個部分。像 Coronosaurus (長鼻角,短眉角,多刺頸盾)、Pachyrhinosaurus (大型瘤狀突起代替鼻角,頸盾上有鉤)和 Nasutoceratops (小鼻角,長眉角,裝飾適中的頸盾)這樣的恐龍在時間上(如果不是空間上)彼此重疊。但是,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恐龍彼此之間差異如此之大,它們又是如何共存的呢?這場戲劇持續了數百萬年,而我們現在才剛剛開始看到。
CMN 8804 的部分頭骨。圖片來源:Ryan et al. 2016
化石知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名稱: 尚無官方科學名稱。目前,這塊化石被稱為 CMN 8804。
年代: 白堊紀,7900 萬至 7600 萬年前。
世界上的位置?: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南部。
什麼型別的生物?: 一種屬於新命名的角鼻龍族亞群的角龍。
大小: 據估計,完整的頭骨長約一英尺半。
對該生物的身體瞭解多少?: 部分頭骨。
參考文獻
Ryan, M., Holmes, R., Mallon, J., Loewen, M, Evans, D. 2016.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奧爾德曼組(坎帕階)的基礎角龍科(尖角龍亞科:角鼻龍族)。加拿大地球科學雜誌。 doi: 10.1139/cjes-2016-0110
往期古生物側寫
輕足蜥蜴 茂名貓 奈特的埃及蝙蝠 拉盧納蛇 里約多拉斯托齒 鮑勃·威爾的水獺 埃及的犬類野獸 瓦斯坦礦貘 盤古之翼 黎明巨口鯊 根加蜥蜴 微型獅子 神秘泰坦巨龍 回聲獵手 洛休科泰坦 三叉蟬 明登怪物 豬足袋狸 海登的響尾蛇惡魔 逃避的鴕鳥先知 矛盾的巨齒鯊 微型犬熊 裝甲魚王 北美穿山甲 隱形長牙象 泥龍 尖齒鮭魚 夢幻海岸鱷魚 布里奧爾的強盜 奧茲梅克的飛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