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沒人能確切知道泥龍是如何死亡的。這隻擁有7200萬至6600萬年曆史的恐龍,由一位農民和建築工人在少量TNT炸藥的幫助下挖掘出來,幾乎完整無缺,似乎正在穿越時空向我們伸出手。如果這種姿勢可以被視為儲存了死亡瞬間,那麼不難想象這隻鸚鵡狀的恐龍在白堊紀沼澤的吸力泥中掙扎,筋疲力盡,再也踢不動了。這是否真的發生過尚不得而知,但它的綽號仍然讓人聯想到一隻深陷泥潭的獸腳亞目恐龍。
更清楚的是,這種新恐龍——正式命名為泥濘通天龍(Tongtianlong limosus)——說明了晚白堊世時期恐龍的情況。在描述這種生物的論文中,古生物學家呂君昌、斯蒂芬·布魯薩特及其同事指出,這是在中國贛州附近晚白堊世岩石中發現的第六種獨特的竊蛋龍類恐龍。在白堊紀的最後七百萬年裡,就在導致所有非鳥類恐龍滅絕的滅絕事件發生之前,這些奇特的雜食動物正在經歷一次大分化,新的物種形式不斷湧現,直到最後。
古生物學家們正在繼續爭論非鳥類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是以轟然巨響還是悄然嗚咽的方式滅絕的。一些研究表明,它們一直繁榮到最後一刻。另一些研究則認為,在過去的七百萬年裡,某種因素正在修剪恐龍的體型和多樣性。目前還沒有答案,特別是考慮到關於滅絕的大部分知識都來自世界各地的少數幾個地點。更不用說,可能有些恐龍群落正在被重新洗牌,而另一些恐龍群落則繼續以它們一直以來的方式蓬勃發展。不過,就目前而言,通天龍暗示,某些型別的恐龍在白堊紀的最後幾天仍在大量繁殖,這促使我們走出去,從恐龍歷史中這個狹窄而關鍵的時期尋找更多的化石。
泥龍的準備工作。圖片來源:呂君昌
化石 Facts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名稱: Tongtianlong limosus
含義: Tongtianlong 是中文拼音“通往天堂之路”和“龍”的組合,指的是恐龍伸出的手臂。“limosus”這個物種名稱在拉丁語中是“泥濘”的意思。
年齡: 白堊紀,7200萬-6600萬年前。
世界上的位置?: 中國贛縣。
是什麼型別的生物?: 一種竊蛋龍類恐龍。
大小:大約六英尺半長。
對這種生物身體的瞭解程度?: 近乎完整的骨骼。
參考文獻
呂君昌,陳榮軍,布魯薩特,斯蒂芬,朱永安,沈才智。2016年。亞洲竊蛋龍類恐龍在晚白堊世的多樣性:來自一種以不尋常姿勢儲存下來的新物種的證據。《科學報告》。doi: 10.1038/srep35780
以往的古生物側寫
輕腳蜥蜴 茂名貓 Knight的埃及蝙蝠 拉露娜蛇 里約拉斯托齒 Bob Weir的水獺 埃及犬獸 瓦斯坦礦貘 盤古翼 黎明巨口鯊 根加蜥蜴 微型獅子 神秘泰坦巨龍 回聲獵手 洛韋科泰坦 三叉蟬 明登怪物 豬足袋狸 海登的響尾蛇惡魔 行蹤不定的鴕鳥先知 矛盾的巨齒鯊 微型犬熊 鎧甲魚王 北美穿山甲 隱齒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