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恐龍的故事通常透過牙齒和骨骼來講述。這些是骨骼最堅硬的部分,而且通常是它們身體唯一能在石頭中儲存下來供我們檢查的部分。但它們遠不止於此。看看喜鵲、知更鳥或任何其他現存的恐龍,很容易看出軟組織——器官、肌肉、羽毛等等——可以構建出與我們僅從骨骼所期望的完全不同的外觀。因此,當我們能夠石化地觀察到已滅絕物種的外觀時,這絕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最新驚豔亮相的、儲存完好的恐龍是一隻在中國內蒙古發現的、擁有1.25億年曆史的鳥類。古生物學家劉迪 (Di Liu) 及其同事將其命名為俊鳥 (Junornis) ——美麗的鳥——這塊化石名副其實。在這具近乎完整的骨骼周圍,環繞著這隻早期鳥類的羽毛殘餘,從翅膀到尾巴的飄帶狀尾羽。
然而,這不僅僅讓我們對俊鳥 (Junornis) 在生前的樣子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分析了這種鳥類的空氣動力學能力後,劉迪及其合作者提出,這種白堊紀的拍翼者能夠進行跳躍式飛行——拍打翅膀上升,然後收攏翅膀俯衝,重複這個迴圈,就像今天的小型鳴禽所做的那樣。因此,當你看到一隻小山雀或麻雀在空中拍打、俯衝、再拍打時,你看到的是鳥類已經練習了大約1.25億年的動作。
俊鳥 (Junornis) 的骨骼。圖片來源:劉等人,2017年
化石知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名稱: 侯氏俊鳥 (Junornis houi)
含義: 俊鳥 (Junornis) 的意思是“美麗的鳥”,種名 houi 是為了紀念古生物學家侯連海。
年代: 白堊紀,距今約1.26億年前。
世界上的位置: 中國內蒙古。
生物型別: 一種屬於已滅絕的反鳥亞綱 (enantiornithines) 的鳥類。
對該生物的瞭解程度: 一具近乎完整的、有關節連線的骨骼。
參考文獻
劉迪,Chiappe, L.,Serrano, F.,Habib, M.,張玉光,孟慶金。2017. 反鳥亞綱的飛行空氣動力學:來自中國早白堊世鳥類的資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doi: 10.1371/journal.pone.0184637
以往的古生物側寫
輕足蜥 茂名貓 奈特的埃及蝙蝠 拉露娜蛇 里約杜拉斯托齒 鮑勃·威爾的水獺 埃及的犬類野獸 瓦斯丹礦貘 盤古翼 黎明巨口鯊 根加蜥蜴 微型獅子 神秘泰坦龍 回聲獵手 洛 hueco 泰坦 三叉蟬 明登怪物 豬足袋狸 海頓的響尾蛇惡魔 難以捉摸的鴕鳥先知 矛盾的巨型鯊魚 微小的似犬獸 裝甲魚王 北美穿山甲 隱形劍齒象 泥龍 尖齒鮭魚 夢幻海岸鱷 布里奧爾的強盜 奧齊梅克的飛行者 北方 Nasutoceratopsian 高北極飛行者 世界盡頭的番茄椒 短面鬣狗 來自蛋山的強大旅行者 凱爾豪斯的魚龍 墨西哥的古代角面 毛裡西奧·費爾南德斯的蛇頸龍 紐西蘭的巨型黎明企鵝 橙色海獅 蒙古銀杏表親 傑尼河蛙 伊莎貝爾·貝瑞的恐龍 鯨魚凱門鱷 摩押蜥蜴 楊鍾健的蜥蜴 小阿努比斯 雙柏蜥蜴 飛龍恐龍 “需要頭盔”恐龍 建年華龍 遼寧獵人 大連蜥蜴 克朗普頓的犬頜獸 (Aleodon) 來自欽利的詹金斯兩棲蛇 大型祖先蜥蜴 冠齒 柯里的艾伯塔獵人 象鳥模仿者 帶冠小盜龍 隱藏的獵人 角蜥 絲鳥 篩齒蛇頸龍 奇怪的無防禦能力的吻部 布里安的蜥蜴 小型瓦特蜥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