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角鼻龍類很少受到應有的關注。誠然,有牛頭犬面孔的食肉牛龍和角鼻龍本身,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恐龍被視為侏羅紀和白堊紀的“陪跑者”——存在但不如在體型和推斷的兇猛程度上超過它們的異特龍和暴龍那樣數量眾多或具有魅力。這很遺憾。角鼻龍類作為獸腳亞目恐龍來說是千差萬別的,範圍從像瑪君γκα龍這樣的矮胖的斷牙龍,到像利穆薩龍這樣的小型食草動物,再到像瑪宗格龍這樣的頭部多瘤的超級食肉動物。它們中的每一個似乎都有其獨特的怪異之處,包括它們家族的一個成員,這個成員已經作為一個謎存在了近一個世紀。
班氏細顎龍並非一種新的恐龍。德國古生物學家維爾納·揚恩施在1920年根據在具有1.54億年曆史的坦達古魯地層中發現的部分骨骼命名了這個物種,該地層還出產了侏羅紀明星,如棘刺肯氏龍和高聳的長頸巨龍。當時,揚恩施認為細顎龍太奇怪了,不屬於任何已知的科,但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其他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是鴕鳥龍類恐龍的近親,是細長的腔骨龍的晚期倖存表親,以及最近,是角鼻龍類之一。
所有不同意見的部分原因是,唯一已知的細顎龍骨骼儲存在柏林自然博物館的玻璃罩下。這不是全面瞭解恐龍解剖結構的最好情況。但是,最近,博物館化石大廳的盛大翻修使古生物學家奧利弗·勞胡特和馬特·卡拉諾能夠更仔細地觀察這種神秘的恐龍。
雖然細顎龍的骨骼並不完整——它缺少頭骨、手和其他部分——但發現的足夠部分表明,這種動物的比例與異特龍和暴龍等食肉動物所體現的典型獸腳亞目恐龍形象略有不同。雖然細顎龍有長腿,暗示它是一種快速蜥腳類恐龍,但恐龍的頸部和尾巴的長度使它看起來有點低矮。勞胡特和卡拉諾報告說,詳細觀察後,細顎龍出現在其他研究人員提出的位置——在角鼻龍科家譜中,在一個稱為諾亞龍亞科的亞群中。
那麼這對細顎龍的生活方式意味著什麼呢?在沒有頭骨的情況下很難說。傳統上,細顎龍一直被視為撕肉者——看看柏林復原圖上的頭骨——但在新的家譜中,這種恐龍與無齒的利穆薩龍和小獵物專家瑪宗格龍關係密切。細顎龍可能像兩者中的任何一個,也可能都不像,但是,根據椎骨的解剖結構,勞胡特和卡拉諾認為這種恐龍只是沒有頸部靈活性來對付大型獵物。細顎龍正在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奇怪。只需要有人找到一個頭骨。
已知的細顎龍骨骼元素。來自勞胡特和卡拉諾,2016年。
化石事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名稱:班氏細顎龍Elaphrosaurus bambergi
含義:Elaphrosaurus 的意思是“輕足蜥蜴”,而 bambergi 是為了紀念為發現恐龍的探險提供資金的實業家保羅·班貝格。
年齡:大約 1.54 億年前。
世界地點:坦尚尼亞。
何種生物?:一種屬於被稱為諾亞龍亞科的獸腳亞目譜系的恐龍。
尺寸:大約 20 英尺長,約 800 磅。
對該生物的身體瞭解多少?:一個骨骼,包括部分脊椎、肩部、臀部、前肢和幾乎完整的後肢。
參考文獻
勞胡特,O.,卡拉諾,M. 2016年。來自坦尚尼亞坦達古魯晚侏羅世的獸腳亞目恐龍班氏細顎龍,1920年。林奈學會動物學雜誌。doi: 10.1111/zoj.1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