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千多年前,在馬達加斯加,生活著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它不是飛行鳥類。它是一種平胸鳥,一種與鴯鶓和鴕鳥同科的不會飛的鳥類,屬於一個恰當地稱為象鳥的類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動物學家詹姆斯·漢斯福德和塞繆爾·特維確定了這種昂首闊步的巨鳥,並將這種驚人的鳥類稱為Vorombe titan。
Vorombe本身就已足夠令人印象深刻。研究人員估計,當它活著的時候,這隻鳥的重量將超過1400磅。(這導致了LiveScience一個相當愚蠢的標題,即Vorombe“重量與恐龍一樣重”,然而,作為一種鳥類,Vorombe根據定義就是恐龍。)但是Vorombe只是整個象鳥群中最大的一隻,漢斯福德和特維對它們進行了調查,以便更好地瞭解這些已滅絕的鳥類究竟有多多樣化。
儘管象鳥的進化史可能可以追溯到2700萬年前,但我們對它們的大部分了解都來自更近的時期。它們中的最後一隻在大約1000年前,在人類到達馬達加斯加之後滅絕,這些鳥類直到1851年才被博物學家們認識到。而且,儘管是滅絕的象徵,Hansford and Turvey指出,與其他巨型、最近滅絕的鳥類(如恐鳥)相比,對該類群的科學研究相對較少。為了幫助理清象鳥的家譜,動物學家們轉向肢骨測量和比較,以對曾經漫遊在它們島嶼家園上的不同形態的象鳥進行分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漢斯福德和特維提出的新框架承認了象鳥的三個屬和四個物種,分為三個不同的尺寸類別。有小型Mullerornis modestus,兩種中等尺寸的物種Aepyornis hildebranti和Aepyornis maximus,以及新的巨型Vorombe titan。即使動物學家指出,需要物件鳥骨骼進行更好的年代測定,現有的地點資訊表明,小型、中型和大型象鳥共同存在於馬達加斯加南部、西南部和中部的相同棲息地。(一個例外是Aepyornis hildebranti,它似乎比其他鳥類更喜歡高地環境,而且該島北部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象鳥。)
儘管如此,正如研究人員自己所說,這只是更好地瞭解這些巨型鳥類所需的眾多步驟中的一步。象鳥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謎。人們無疑見過它們。也許人們甚至將它們逼到了滅絕的邊緣。我們有這些鳥類的蛋殼和骨骼,它們非常新近,以至於被稱為“亞化石”。從地質學的宏觀角度來看,它們彷彿昨天才活著,然而我們對它們的瞭解卻比對像Tyrannosaurus這樣的早已死去的怪物還要少。Vorombe及其親屬在我們想象中顯得非常巨大,但我們仍在努力理解這些景象與現實的交匯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