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想想一種恐龍。任何恐龍都可以。三角龍、異特龍、超龍。甚至潘提龍,如果你非要這樣。現在,它看起來像什麼?很可能是成年的,因為那是我們最喜歡想象恐龍的方式。
儘管所有非鳥類恐龍都從蛋中孵化並在數年內生長,但最常見的恐龍描繪——從博物館到電影——都是成年動物,它們通常是該物種中體型最大的代表。然而,大多數恐龍在死亡時並未完全長大,而最大的動物也並不總是最成熟的。來自蒙大拿州的部分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提醒我們這些基本的恐龍事實。
這塊化石由古生物學家凱瑞·伍德拉夫和約翰·福斯特描述,是蜥腳類恐龍圓頂龍的部分骨骼。這是一種匙狀齒、鈍臉的食草恐龍,遍佈北美西部晚侏羅紀岩層,而這項新發現——來自蒙大拿州的小雪山——現在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該恐龍最北端的出現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小雪山圓頂龍的採石場地圖。致謝:Woodruff and Foster 2017
這具骨骼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來自脊椎不同部位的椎骨、肋骨以及肢體的部分。總而言之,這些足以自信地將這種動物鑑定為圓頂龍並重建恐龍的大小。就圓頂龍而言,它並不特別大。這個個體大致有大象那麼大,對於圓頂龍來說相對較小,但其骨骼結構的微觀細節表明這是一個成熟的動物。特別是,恐龍股骨的微觀結構顯示出一個稱為外基本系統的特徵,這被認為是完全成年體型的標誌。
伍德拉夫和福斯特計算出,這隻特定的圓頂龍在死時大約有 30 到 35 歲。對於恐龍來說,這已經是很長壽了。雖然與同類其他恐龍相比,這隻個體體型較小,但這提醒我們一個基本的生物學事實,即在想象已滅絕的生物時,人們常常容易忘記多樣性才是生命的調味品。一隻圓頂龍肯定與另一隻不同,就像人類(或任何其他生物!)一樣。選取兩隻同齡的圓頂龍放在一起,它們在大小、比例和其他細節上都會有所不同。這是可以預料的,而且,畢竟,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了原材料,以使生命在各個時代不斷變化。因此,下次當你看到恐龍時,不要將那單個骨骼或個體視為其物種的絕對縮影。它們只是眾多之一,就像你也是一個擁有超過 70 億人口的物種之一。
參考文獻
Woodruff, D., Foster, J. 2017. 來自蒙大拿州的圓頂龍(恐龍總目:蜥腳亞目)的首個標本:該屬最北端的出現地. PLOS ONE. doi: 10.1371/journal.pone.017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