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拉布雷亞瀝青坑以埋藏在那裡的捕食者而聞名。恐狼和劍齒虎斯劍齒虎——該遺址的吉祥物——是吸引所有人前來的奇特冰河時代明星。在那裡發現的第三大食肉動物並沒有如此出名。事實上,有些人認為它是不祥之獸。如果您沿著佩奇博物館的圓形路徑前進,在盡頭附近有一個小凹室,展示了一些生活在冰河時代的現代動物。在那裡,在一幅藝術描繪的自身形象前嚎叫的,就是第三大最豐富的食肉動物——郊狼。
郊狼是人們熟悉的犬科動物。它們不僅很常見,而且生態適應性極強,以至於實際上與我們共同居住。與恐狼或劍齒虎相比,郊狼似乎很普通,但忽視這種野獸將是一個錯誤。郊狼是冰河時代的倖存者,它們的骨骼記錄了進化和滅絕的故事。
德梅因大學古生物學家朱莉·米肯在2012年的一項關於郊狼體型的研究中開始闡述其中的一些細節。冰河時代的郊狼——例如在拉布雷亞發現的那些——比現代郊狼體型更大,這通常歸因於體型更大有助於食肉動物在冰河時代更好地儲存體熱的觀點。但米肯和合著者約書亞·塞繆爾斯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透過將郊狼的變化與灰狼體型的變化進行比較,米肯和塞繆爾斯發現,氣候變化無法解釋郊狼的縮小。相反,冰河時代的郊狼可能體型較大,因為在陸地上潛伏著更廣泛的大型掠食者的時代,體型是一種優勢。一旦恐狼、劍齒虎和美洲獅滅絕,對獵物的競爭就不再那麼激烈,郊狼的體型也變得更小。此外,許多冰河時代的大型獵物動物——如馬和駱駝——也滅絕了,這意味著郊狼群可食用的食物也減少了。
現在,米肯和她的合作團隊對郊狼的體型研究進行了後續研究,調查了從冰河時代到現在的郊狼下頜骨。研究人員使用了三個郊狼遺骸庫——29,000-13,000年前的冰河時代下頜骨;10,000-8,000年前的全新世下頜骨;以及現代下頜骨——並建立了每個下頜骨的2D模型,以跟蹤某些標誌在個體之間和隨著時間推移的變化。
結果證實了之前研究的結論。冰河時代的郊狼通常比現代郊狼體型更大,更具肉食性。證據就在下頜骨的殺戮和切割部分。冰河時代郊狼牙齒列的剪下部分更長,並且位於下頜骨更深、更堅固的部分之下,而與當今更雜食性的現代郊狼相比,牙齒列的研磨部分更短。全新世郊狼的形態介於兩者之間,與其在兩者之間的時間位置相符。
除了在拉布雷亞發現的大量標本以及表明啃食骨骼的牙齒磨損外,新的證據還增加了對體型更大、更具肉食性的冰河時代郊狼的新認識,它們可能成群結隊地捕殺大型獵物,並防禦和偷竊屍體。那麼,為什麼郊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縮小了呢?米肯和同事們認為,其他食肉動物的消失和灰狼的興起至關重要。
灰狼在冰河時代就已存在於北美,但與恐狼相比,它們相對罕見。然而,一旦恐狼和其他一些大型冰河時代食肉動物滅絕,灰狼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立足點。這對郊狼來說是個壞訊息。現代灰狼經常殺死大型郊狼,在晚更新世滅絕之後,情況可能也是如此。米肯和同事們因此提出,狼給郊狼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迫使它們變得更小,並適應捕食小型獵物的生活方式。
冰河時代末期的滅絕不僅僅是損失。它還開啟了新的可能性和相互作用,這些可能性和相互作用在過去10,000年中一直影響著倖存者。因此,下次當您看到郊狼在蒿屬灌木叢中慢跑,甚至從垃圾桶中偷吃零食時,請停下來片刻,欣賞一下這種適應性強的犬科動物,它們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參考文獻
米肯,J.,亞諾維茨,A.,艾弗裡,J.,薩德利爾,R. 2014。 郊狼(犬屬)對冰河時代大型動物滅絕事件的生態變化。《PLOS ONE》。9 (12): e116041。doi:10.1371/journal.pone.0116041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