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我們想到恐龍——或者任何動物時,我們通常會想象它們是處於壯年時期的健康成年個體。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恐龍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們都是從小開始的,幼崽只有父母體型的一小部分。
揭示恐龍幼年期的化石難以尋覓這一事實,加劇了這種脫節感。有些恐龍,我們已經透過亞成年或成年骨骼瞭解了一個多世紀,但我們幾乎不知道它們孵化時是什麼樣子。1917年命名的埃德蒙頓龍就是一個例子。直到最近,關於這種著名的鏟喙恐龍的公開記錄大多由大型骨骼和骨架組成。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早在2017年,馬特烏什·沃西克、馬克·古德溫和大衛·埃文斯描述了一個來自加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收藏的幼崽大小的埃德蒙頓龍標本。這具不完整的骨骼表明,幼年埃德蒙頓龍主要像成年個體一樣四肢行走,並且步態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然後,在今年早些時候,安德魯·法克和尤妮斯·葉描述了一隻幼年埃德蒙頓龍的股骨,暗示這種恐龍的成長模式類似於相關且更為人所知的鴨嘴龍。現在,沃西克、古德溫和埃文斯帶著幼崽大小的埃德蒙頓龍頭骨骨骼回來了,這些骨骼概述了這種恐龍的頭骨形狀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思想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這四塊骨頭是在蒙大拿州東北部的地獄溪組地層中發現的,來自多個個體。每一塊都是下頜的一部分,包括容納恐龍密集牙齒的部分。正是這些骨頭——齒骨——為了解年齡如何改變埃德蒙頓龍提供了一些見解。
鴨嘴龍的齒骨在個體之間差異很大。沃西克和同事們寫道,由此推斷,這些恐龍的面部骨骼也會有差異,這意味著幼年埃德蒙頓龍的外觀可能彼此之間差異很大。這對於將鴨嘴龍材料識別為現有物種的一部分還是新的物種至關重要。沃西克、古德溫和埃文斯將地獄溪的頭骨碎片歸為埃德蒙頓龍,因為它是該地層中唯一的鴨嘴龍,但阿拉斯加的呢?
在遙遠的北方發現的晚白堊世骨骼最初被認為是埃德蒙頓龍,後來被重新歸類為一個名為烏格魯納魯克的新屬。但這一結論是根據幼年期頭骨骨骼做出的。如果我們知道幼年埃德蒙頓龍在幼年時期頭骨形狀差異很大,那麼阿拉斯加的化石有可能實際上也屬於埃德蒙頓龍。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將阿拉斯加的成年材料與來自更南方的成年埃德蒙頓龍骨骼進行比較,避免幼年時期的解剖學模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