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一部關於巨型、貪婪鯊魚的電影,我原本期望在《巨齒鯊》中看到更多的啃咬場面。也許這部電影的同名主角Otodus megalodon(巨齒鯊)忙著啃咬演員,以至於當它到達影片高潮時擁擠的海灘時,這隻掠食者已經沒有多少胃口對付遊客了。但在巨齒鯊在自助餐線上享用的美食中,有一對倒黴的鯨魚,它們不幸地在受困的海上站附近遊蕩。這符合人們對真正的巨齒鯊行為的預期——在書籍和基本有線電視中,Otodus megalodon(巨齒鯊)經常被描繪成以鯨脂為食——但是,正如我們在古生物學中經常問的那樣,我們如何知道呢?
Otodus megalodon(巨齒鯊)和相關鯊魚的化石記錄主要由牙齒和少量椎骨組成。我們對這種鯊魚的大小、生長和生物學的瞭解來自於這些有限的資源。我們也知道,在這隻巨大鯊魚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存在著大量的海洋哺乳動物自助餐,而這種高能量的食物來源對於這種掠食者的生理需求至關重要。然後就是被咬的骨骼。
這些化石相對稀有。它們是被鯊魚在很久以前咬過的鯨目的遺骸,很難確定它們代表的是捕獵還是食腐。儘管如此,像這樣的痕跡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令人印象深刻的巨齒鯊的習性,古生物學家斯蒂芬·戈弗雷及其同事描述的被咬的骨骼是最新進入學術記錄的例子。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問題中的骨骼並非一起發現,而是從北卡羅來納州和馬里蘭州的地點分別收集而來。這三塊骨骼都來自巨齒鯊是頂級掠食者的海域,時間跨度為2300萬年至250萬年前。而且,對於咬痕的行為意義而言,重要的是,這些骨骼都來自古代鯨魚尾部末端附近。
很難確切判斷是哪種鯊魚咬的。有兩個主要的候選者——搖滾明星Otodus megalodon(巨齒鯊)或其近親Carcharocles chubutensis(丘布特凱克鯊)。兩者都擁有大小和形狀合適的牙齒,可以在骨骼上留下切割痕跡。事實上,一些痕跡似乎是在骨骼卡在鯊魚口中相鄰牙齒之間時留下的,這有助於縮小咬魚的體型。
這三塊骨骼都沒有顯示出癒合的跡象。要麼鯨魚被鯊魚殺死,要麼鯊魚在食腐。但戈弗雷及其同事認為,根據咬痕出現的位置,捕食更有可能。
研究人員指出,即使現代大白鯊會以比自己大的鯨魚屍體為食,但這些鯊魚也會積極捕食較小的海洋哺乳動物,並且經常從下方和後方攻擊。例如,襲擊海豚的尾部似乎是一種常見的策略。因此,回到化石鯨魚,被咬的鯨目動物比巨齒鯊小得多——大約13英尺長,而巨齒鯊可能長達36英尺或更長。也許咬痕是常見捕獵策略的跡象,試圖在最初的攻擊中破壞鯨魚的推進力並造成失血。每一塊被咬的骨骼都可能證明了一個突然的、創傷性的時刻,在一個瞬間,一個古老的生命讓位於另一個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