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對幼年恐龍知之甚少。從數量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不太合理。非鳥類恐龍會產下多枚卵。幼年恐龍的數量遠遠多於成年恐龍。然而,當我們觀察化石記錄時,它們似乎是隱形的。以三角龍為例。這種著名的恐龍以數十個頭骨和標本而聞名,但我們對這種恐龍生命第一年的瞭解主要來自單個標本。
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數量的減少。對恐龍生命史的研究表明,對於幼年恐龍來說,生命的第一年簡直就是生死攸關。幼年恐龍基本上是中生代的垃圾食品,是肉食動物和其他生物在孵化季節的主要食物,這無助於它們的生存。此外,還有化石化的問題——似乎存在不利於儲存小型恐龍的偏見——以及發現的問題,因為一個世紀以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專注於大型、令人印象深刻、引人注目的標本。直到最近,對小型恐龍的搜尋才真正開始興起。
所有這些都使得古生物學家Sungjin Lee及其同事描述的幼年恐龍如此令人驚歎。它不僅是一個新物種——被專家命名為Gobiraptor minutus——而且這些骨骼提供了對奇怪的、類似鳥類的偷蛋龍早期生活的瞭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塊化石,標記為MPC-D 102/111,是在蒙古南部大約7500萬年前的岩石中發現的。骨骼包括頭骨的部分以及手臂、臀部、腿、腳和尾巴,所有這些都使李和他的合作者能夠大致重建整個動物。它是一隻真正的小腳,大約有一隻大鴨子那麼大,並且有無齒的頜骨,恐龍可能用它來壓碎昆蟲和其他小型食物的外殼。
但是古生物學家是如何知道這隻恐龍是幼年的呢?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因為這隻恐龍被命名為一個新物種。Lee及其同事的答案是,這在於戈壁盜龍的股骨——或大腿骨。恐龍骨骼的微觀結構表明它正在快速生長,而且該標本沒有任何古生物學家經常用來估計恐龍個體存活了多少年的生長環。這是一隻幼年恐龍,可能不到一歲。
還有待觀察的是戈壁盜龍是如何長大的。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大多數恐龍都是相對成熟的動物,說明了該物種成年後的樣子。恐龍生命的極端時期——幼年和老年個體——很少見。我們需要這些首尾來了解恐龍在生命的每個季節中發生了多大的變化。總體的圖景是,恐龍在孵化和成年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在裝飾的表現方面。(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侏儒恐龍”最終被證明是已知物種的幼年個體的原因。)戈壁盜龍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將需要更老的標本供古生物學家研究和比較。考慮到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隻難以捉摸的幼年個體是多麼幸運,我們可能很快就會得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