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滅絕與恐龍的崛起

古生物學家仍在困惑,為什麼恐龍成功崛起,而鱷魚的近親卻逐漸衰落

Fasolasuchus

古代鱷魚的近親法索拉鱷,是三疊紀末期滅絕的物種之一。

布萊恩·斯威泰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每個人都知道K/Pg大滅絕。我們一旦瞭解恐龍,並要求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能騎著三角龍去上學時,小行星撞擊地球並結束了恐龍統治的令人失望的事實就被揭示出來。但您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場災難,這場災難讓恐龍獲得了生態明星的地位。可怕的蜥蜴不僅因滅絕而減少,而且它們的崛起也歸功於更早的災難。這就是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

關注我們中生代的寵兒可能有助於瞭解當時的情況。大約2億年前,生命記錄中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斷裂。在那之前的三疊紀,恐龍起源並開始增殖,但它們大多是邊緣生物。在陸地上稱霸的爬行動物與鱷魚的關係更密切。但在接下來的侏羅紀時期,大多數鱷魚的近親都消失了,恐龍爆發式地出現在舞臺上。換句話說,恐龍時代的開始並非始於該群體在2.35億年前的起源,而是在大約2億年前消滅競爭對手的滅絕事件之後。

發生的事情仍然是個謎。劇烈的火山活動很可能是罪魁禍首,火山爆發造成的破壞非常嚴重,以至於改變了世界的氣候並使海洋酸化。但即使有了看似合理的觸發因素,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一些群體滅絕了,而另一些群體卻蓬勃發展。這就是古生物學家所說的“滅絕選擇性”,貝瑟尼·艾倫及其同事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倖存者和死亡者的模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雖然三疊紀見證了許多不同動物的起源和多樣化——包括哺乳動物的先驅——但艾倫及其同事專注於初龍形類。這是恐龍、鱷魚及其近親所屬的更廣泛的群體,可以說是中生代最重要的陸生動物群體。(或者至少是我們最著迷的那些。)問題是為什麼有些成功了,而另一些沒有成功。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艾倫和合著者調查了三疊紀初龍形類各個群體的狀況,以及已滅絕的譜系是否具有共同特徵。初龍形類的某些亞群是否比其他亞群生存得更好?某些共同擁有的特徵——例如體型——是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艾倫和合著者發現,就我們目前的理解而言,滅絕似乎沒有單一的決定因素。艾倫和合著者報告說,體型似乎在初龍形類中並不重要,而且滅絕的群體似乎也沒有任何其他明顯的共同特徵。相反,似乎某些動物群體比其他群體更脆弱。“如果近親也滅絕了,那麼類群更有可能滅絕,”研究人員寫道,這表明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特徵,使得特定群體更容易消失。問題是這些特徵可能是什麼。

對大小、飲食、姿勢、棲息地以及動物在地球上居住地的考慮似乎沒有顯示出任何模式。答案仍然難以捉摸,導致滅絕脆弱性的因素可能因群體而異,並且可能與古代生活中尚未被發現的方面有關。更不用說化石記錄是不完整的,我們對它的瞭解也是不完整的,關鍵部分被掩蓋了。但畢竟科學是一個過程,每一項新的調查都有可能提出新的問題,並引導有求知慾的人們找到回答這些問題的方法。知道在哪裡尋找,或許最終可以梳理出那些關鍵的差異,而恐龍崛起的原因也就能清晰地顯現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