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恐龍巢穴很難找到。史前條件必須恰到好處,以便在不破壞它們的情況下迅速覆蓋蛋窩,更不用說需要好運才能在這些中生代時間膠囊開始從地下冒出來時偶然發現它們之一。雖然單個蛋或巢仍然是化石的喜悅的原因,但整個築巢地的發現就更好了。這正是田中浩平和他的十位同事組成的團隊剛剛描述的來自蒙古晚白堊紀岩石的發現。
古生物學家以前也發現過包含多個恐龍巢穴的地點。難點在於確定這些地點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已滅絕物種的哪些行為——例如,巢穴是在同一時間還是在多個季節沉積的。這些資訊並非從巢穴本身就顯而易見,而是包含在地質背景中。正是這些線索讓田中和同事們得出結論,認為戈壁沙漠中收集的15個蛋窩代表了一個真正的築巢地。
首先,研究人員指出,賈夫赫蘭特築巢地點的所有蛋窩都位於同一地質層中,單個蛋都以相同的方式被沉積物填充,並以相同的方式被覆蓋。每個巢都是在同一築巢季節的同一時間產下的,這意味著這裡是恐龍聚集築巢的地方。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還有更多。這些蛋窩並沒有被土堆或明顯的土坑所包圍。這表明這些蛋可能是被埋起來或以其他方式覆蓋起來的。此外,觀察每個巢中顯然孵化的蛋的數量,古生物學家估計這些恐龍的孵化率為60%。這個數字相當不錯,並且似乎與積極照顧巢穴的活鳥和鱷魚一致。這些恐龍照顧它們的後代。
問題是哪種恐龍產下了這些蛋。該地點沒有關於骨骼的報告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許未來的發現,例如帶有胚胎骨骼的蛋,可以幫助揭示恐龍的身份。但是,根據雞蛋的形狀和其他發現,古生物學家推測這些雞蛋屬於非鳥類獸腳類恐龍,很可能是一些鐮刀龍。
這些巢穴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認為現代鳥類特有的許多特徵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非鳥類恐龍中進化出來。恐龍率先使用了羽毛、包括氣囊系統在內的複雜呼吸系統,以及賈夫赫蘭特巢穴所揭示的,父母照顧卵的群居築巢行為。無論是企鵝還是燕子,當你看到鳥類築巢地時,你看到的是中生代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