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鮮活的色彩

一項對鳥類化石的分析揭示了恐龍生活的一個意想不到的方面。

Stellar's Jay

古代眼睛中的化石線索能否告訴我們,史前恐龍是否像現代恐龍一樣色彩鮮豔?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化石記錄總是伴隨著警告。例如,考慮一塊儲存完好的恐龍骨骼——你可以選擇任何物種——蜷縮在一層砂岩中。儘管這樣的骨骼遺骸令人驚歎,但仍有很多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隻恐龍被埋葬在這個地方,但恐龍生活甚至死亡的地方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有骨骼可供研究,那麼恐龍的顏色和聲音也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然而,如果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些事情,至少在某些情況下,那就錯了。我們才剛剛開始意識到化石記錄是多麼的詳細,正如史前鳥類的眼睛提醒我們的那樣。

直到現在,我們真的不知道史前恐龍是如何看待周圍世界的。有一些關於使用鞏膜環(恐龍等爬行動物眼睛內的骨骼)的細節來確定某些物種是在白天還是晚上活動的初步研究,但古生物學家對這種解釋存在分歧,更不用說這場辯論並沒有對顏色提供太多補充。但是,在一項對來自中國的一隻1.2億年前的鳥類的分析中,田中源吾及其同事提出,他們已經檢測到可能證明白堊紀彩色視覺的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

這塊儲存精美的化石,被標記為 SNHM 6105 並被鑑定為反鳥類,看起來或多或少像在中國遼寧附近發現的許多其他非凡的骨骼。這隻鳥的大部分骨骼都保持著關節連線,身體周圍散落著儲存完好的羽毛。但是,這塊化石最突出的特徵只能用強大的顯微鏡才能看到。似乎這隻鳥的部分視網膜與骨骼一起被儲存了下來,保留了油滴、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分佈——這些微小結構與不同光照水平下的視覺有關。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麼這隻白堊紀的鳥能看到什麼呢?透過將這隻鳥類化石的眼睛細節與現代鳥類(如常見的家麻雀)的眼睛細節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隻1.2億年前的鳥類可能具有彩色視覺。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之前對化石羽毛的分析表明,恐龍——包括鳥類和非鳥類——通常都帶有鮮豔的顏色圖案。如果看不到這些顏色,那麼這些色調就毫無意義。彩色視覺和羽毛圖案是相輔相成的。但這僅僅是開始。既然古生物學家知道這些特徵可以被儲存下來,他們就可以開始尋找其他例子,並開始提出進一步的問題。化石記錄不僅僅是關於骨骼和足跡。石頭中蘊藏著比任何人預期的都多的東西。我們將拭目以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