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試圖充分描述巨爪袋熊是一項可以考驗任何自然歷史作家的任務。這些野獸的解剖結構如此出乎意料,以至於即使是專業的古生物學家也在他們的技術論文中稱它們為“奇怪的”。也就是說,在多次嘗試弄清楚這些冰河時代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到底是什麼樣子之後。
古生物學家海澤爾·理查茲和她的同事們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寫道,這些已滅絕的哺乳動物“以其奇怪的‘貘狀’顱骨和獨特的爪狀前肢而聞名”。把這些特徵放在一個像袋熊一樣的身體上,你就大致得到了該動物的常見形象。但圍繞巨爪袋熊及其近親的困惑部分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它們身體中的大部分骨骼——幾乎是頭骨後面的所有骨骼——從未受到過詳細的科學關注。透過關注顱骨之外的身體,理查茲及其同事對這些令人困惑的野獸進行了更好的觀察。
研究人員指出,巨爪袋熊是一個可追溯到2300多萬年前的群體中的晚期成員。這不是一個短命的怪人家族,而是一個擁有令人羨慕的記錄的有袋動物群體。弄清楚巨爪袋熊科為什麼如此成功取決於更好地理解它們的解剖結構和它們的生活方式,因此理查茲和合作者們轉向了化石肢體。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有袋動物的家譜中,巨爪袋熊科是今天考拉和袋熊的近親,是袋熊形目中的一員。這並不是說巨爪袋熊科只是大型袋熊。這個哺乳動物群體在過去更加分散,包括從像豹子一樣的食肉動物到像小型汽車一樣大的袋熊。而研究人員對巨爪袋熊科的研究越多,這些哺乳動物似乎就變得越奇怪。
儘管古生物藝術表情包讓巨爪袋熊看起來像一隻長著長鼻子的袋熊,但理查茲及其同事寫道,較新的復原圖放棄了貘鼻子,而採用了靈巧的嘴唇和長舌頭。而且這些動物可能變得很大。事實上,比預期的還要大。它們家族中最後一個成員之一,巨爪袋熊(Palorchestes azael),可以長到一噸多重。儘管在化石記錄中相對罕見,但如此巨大的食草動物如何進食、踐踏植被以及刮擦地面很可能對其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巨爪袋熊科的前肢很強壯。理查茲和合著者認為,這些哺乳動物在覓食時可以挖掘、抓握、拉扯和抓撓,而巨爪袋熊(Palorchestes azael)則將這一趨勢發揮到了極致。這個物種的肘部是鎖定的,這與以往見過的任何其他有袋動物都不同。最重要的是,這種解剖結構要求巨爪袋熊具有靈活的肩膀和強大的肌肉組織。這種結構為什麼會進化尚不清楚,但理查茲及其同事提出了一個場景,該場景的觀察可能既令人印象深刻又很滑稽。也許肩部的結構“允許巨爪袋熊用雙手對樹幹施加強大的雙側抓握力,抓住樹幹並收回肩膀,將上半身拉向樹木以進行進食。”要麼,正如研究人員所寫的那樣,這些哺乳動物可能擁抱了堅固的蕨類植物和蘇鐵,並依靠其相當大的體重,將植物推倒,並將沙拉吧帶到與它們的水平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