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真正的墜落熊

這種化石哺乳動物奇異地類似於來自澳大利亞的神秘生物

Thylacoleo

在納拉庫特洞穴國家公園中的袋獅(Thylacoleo)骨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去澳大利亞露營旅行,你可能會被告知要小心可怕的墜落熊。不會有追逐。你只是在走路,做著自己的事,這時一個黑影從上面猛撲下來,把你壓倒在地,在你意識到自己正被一隻過度生長的考拉活活吃掉之前。當地人會建議,保護自己的唯一方法是在身上塗滿維吉麥醬,並用澳大利亞口音說話。將你的名字改成布魯斯是否有效尚不清楚。

這當然都是無稽之談。澳大利亞的桉樹周圍沒有喜歡遊客的肉食性考拉。然而,儘管墜落熊是現代的惡作劇,但神話動物的描述與上個冰河時代在澳大利亞遊蕩的一種非常真實的動物非常吻合,這一事實仍然讓我感到有趣。古生物學家和化石愛好者將這種野獸稱為袋獅(Thylacoleo carnifex)。

儘管這種哺乳動物的名字叫袋獅,但袋獅(Thylacoleo)並沒有太多獅子的相似之處。這種食肉動物的頭骨是考拉或袋熊頭骨的改良版,只是臉頰上有類似劈刀的剪下牙齒,而不是臼齒。考慮到袋獅(Thylacoleo)屬於雙門齒目有袋哺乳動物,其中包括今天的袋鼠、袋熊、考拉和負鼠,這很合理。袋獅(Thylacoleo)更接近於肉食性考拉,而不是有袋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袋獅(Thylacoleo)的親緣關係只是墜落熊等式的其中一半。另一半與它的捕獵習性有關。早在 2010 年,古生物學家羅德里克·威爾斯及其同事發現,這種有袋食肉動物的爪子在爬樹方面與在對付當時的獵物一樣有用。現在,塞繆爾·阿曼和加文·普里多進一步提供了證據,證明袋獅(Thylacoleo)是一位熟練的攀爬者:在澳大利亞真正的墜落熊的巢穴中發現了數千道抓痕。

可能是袋獅(Thylacoleo)在狹窄入口洞穴中留下的抓痕。圖片來源:Arman and Prideaux 2016

澳大利亞西南部的狹窄入口洞穴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除了一個骨床,裡面有現存和已滅絕的有袋動物物種的骨骼外,洞穴的主廳到處都留有 V 形抓痕。洞穴中只有一種動物的大小和解剖結構與產生最大抓痕的要求相符:袋獅(Thylacoleo)。雖然阿曼和普里多承認,一些較小的抓痕可能是其他試圖找到出路的動物留下的,從負鼠到袋狼,但他們更傾向於認為,大多數較小的抓痕是袋獅(Thylacoleo)幼崽留下的,這些幼崽是在洞穴的安全環境中長大的。

狹窄入口洞穴中骨骼的性質加強了袋獅(Thylacoleo)在黑暗中蹲伏的景象。洞穴中相對較少的骨骼顯示出咬痕。這意味著該洞穴不是食骨動物(如袋獾)的棲息地,可能表明袋獅(Thylacoleo)很像貓,主要以肉和內臟為食,留下大部分完整的骨骼。

在不同時期,大約在 14 萬年前到 5.1 萬年前之間,袋獅(Thylacoleo)顯然將該洞穴用作避難所。從爪痕位於斜坡和巨石之間的位置來看,這些掠食者似乎對在黑暗中走艱難的路線有所顧忌。“TEC 內的許多爪痕都位於陡峭的表面上,儘管在中央巖堆和巨石的其他側面有更平緩的斜坡,”阿曼和普里多寫道,洞穴入口本身似乎是其他生物陡峭的陷阱。這表明袋獅(Thylacoleo)是一位熟練而自信的攀爬者,可以爬進爬出困住其他物種的洞穴。如果袋獅(Thylacoleo)能夠在岩石洞穴中拖動自己,那麼它幾乎肯定可以爬樹。

毫無疑問,人類見過袋獅(Thylacoleo)。當人類大約在 5 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時,這種哺乳動物仍然活著,甚至可能存在這種哺乳動物的更新世藝術品。然而,神話中的墜落熊直到 20 世紀才以傳說故事的形式出現,因此人們實際看到的東西與用來讓遊客在夜裡聽到樹枝吱吱作響時感到恐懼的故事之間沒有任何聯絡。這是一種趨同,但它是一種奇妙的趨同。如此多的史前生命如此奇異,以至於如果我們沒有遇到它們的遺骸,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想象這些物種。墜落熊是一個罕見的例子,我們的物種在開玩笑時偶然發現了一些真實的東西,而且和我們想象的一樣可怕。

獎勵:為了回應我為 Slate 撰寫的一篇關於可以激發好萊塢怪物的真實生物的文章,藝術家 Ted Rechlin 製作了這張精彩的海報,用於一部由袋獅(Thylacoleo)主演的墜落熊電影。

 

參考文獻

Arman, S., Prideaux, G. 2016. 從澳大利亞西南部洞穴中的爪痕推斷更新世袋獅的行為。《科學報告》。doi: 10.1038/srep21372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