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角龍的觀點

新的發現使區分角龍的傳統方法變得複雜

Horn

其中一個神秘角的位置,以異角龍作為替代。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們很容易將恐龍視為鐵板一塊。我們經常談論它們,就好像它們都是一樣的,好像麻雀和重灌甲的甲龍沒有什麼不同。但事實是,在捕捉一組動物的本質時,“恐龍”這個詞與“哺乳動物”一樣資訊量不足。這是一個寬泛的標籤,就其本身而言,對於傳達其中包含的物種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如果我們從光譜的另一端開始——從物種開始——差異就會突顯出來,每一個實體都代表著一根樹枝,與其他樹枝一起加入到廣闊的進化糾纏中。而駕馭那個分類學的巢穴並非易事。我們學到的越多,劃分似乎就越從鮮明變得模糊。或者曾經清晰地適用於一個群體的特徵,如果它們沒有完全崩潰,結果卻需要一堆的注意事項。考慮角龍類。

角龍類是偉大的角龍。它們是大型、多刺、四足的食草動物,在白堊紀晚期出現,並在整個北美和——正如我們最近了解到的——亞洲繁衍生息。如果你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恐龍愛好者,你不需要我告訴你,至少有兩種角龍類在四處活動——尖角龍亞科和開角龍亞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這兩種角龍譜系似乎很容易透過它們裝飾的方式來區分。開角龍亞科——以三角龍開角龍本身為代表——在長長的頸盾上有相對柔和的裝飾,突出的眉角,以及相對較小的鼻角。另一方面,尖角龍亞科——以尖角龍戟龍及其同類為代表——可以立即從短頸盾上識別出來,這些短頸盾上佈滿了精巧的裝飾,雖然它們的眉角很短,但它們的鼻角卻更加引人注目。

這個等式很容易理解。如果你看到一隻恐龍的頸盾擴大且眉角突出,那麼你看到的就是一隻開角龍亞科。但如果頸盾上有延伸的裝飾,並且恐龍有一個長長的鼻角,那麼你看到的就是一隻尖角龍亞科。這很方便也很整潔,至少在過去十年中大量角龍的發現改寫了我們自認為對這些恐龍的瞭解之前是這樣的。

這兩種角龍譜系之間的解剖學劃分是基於大約7500萬年及更年輕的化石。在約900萬年的範圍內,這種劃分是有效的。但隨著古生物學家深入研究更古老的岩石,以追溯角龍類早期的情況,舊的二分法已經瓦解。古生物學家卡勒布·布朗的一項新研究 有助於突出更為複雜的圖景。

布朗關注的是在艾伯塔省前衛組地層中發現的兩塊孤立的角心,這些地層有7850萬年的歷史。這聽起來可能不算什麼,但它們來自角龍進化史上一個鮮為人知的時期——當時開角龍亞科和尖角龍亞科正在經歷一次進化輻射,這將導致在北美西部出現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裝飾物種。

按照舊的規則,專家可能會將眶后角心歸類為開角龍亞科的。它們更重,並且代表著比在尖角龍等恐龍中看到的更長的裝飾物。但布朗寫道,當你深入細節時,這些是尖角龍亞科的眉角——也可能是最近命名的異角龍在同一時期的角心。

將這些長角心鑑定為尖角龍亞科的骨骼並不令人震驚。其他尖角龍亞科恐龍——例如來自猶他州大約7500萬年前岩石的鼻角龍——已經被發現具有長眉角和粗短的鼻部裝飾。但這一發現強調,尖角龍亞科並非總是具有相同的外貌。曾經有一段時間,它們的頸盾上的裝飾比較柔和,眉角較長,鼻角較短。舊的二分法實際上並不適用,並且可能實際上會混淆鮮為人知的恐龍的身份。正如我本月早些時候寫的那樣,蛇發女怪龍曾被認為是奇怪的開角龍亞科,直到更多的骨骼表明它是尖角龍的近親。

布朗寫道:“這裡描述的兩塊眶後骨代表了一些最早的角龍類遺骸,並表明其形態具有明顯的巨大、背外側突出的直眶后角心。”如果它們確實是尖角龍亞科的骨骼,那麼最初的尖角龍亞科外貌包括長眉角,後來才轉變為短眉角和瘋狂的頸盾裝飾。和往常一樣,問題是為什麼。如果這些角更多的是社交訊號而不是武器,那麼也許開角龍亞科恐龍實際上是竊取了它們近親的外貌。也就是說,也許大約在7500萬年前,兩種不同譜系中共同出現的角龍的增殖,促使了兩種不同型別外貌的進化,從而使物種更容易在遠處識別同類。或者,也許在動物的行為或生態方面還有其他東西被時間的流逝矇蔽了我們的雙眼。無論如何,恐龍繼續挑戰著我們的期望。

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精美的插圖——請參閱皇家泰瑞爾博物館關於布朗新論文的官方部落格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