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生活

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尾錘的硬殼動物已經多次進化。一項新的研究調查了原因

Ankylosaurs

甲龍的尾巴用來猛擊和撞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時不時喜歡翻閱舊的恐龍書籍,看看有什麼變化。不僅僅是科學變得成熟了。徹底現代的恐龍被理解為一種動物——透過我們能收集到的關於其飲食、運動、生理和行為的資訊來重建——而那些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的書籍中漫遊的蜥蜴通常被塑造成史前怪物。它們既是異常的又是驚人的,既兇猛又註定失敗,這通常需要包括像劍龍甲龍這樣的裝甲恐龍。

這些覆蓋著骨甲的爬行動物沒有現代的等價物。在塵封的舊畫冊中,它們似乎體現了恐龍成功的整個矛盾,其中 裝甲——而不是大腦——在統治地球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即使我們已經不再這樣描述恐龍,擁有可怕尾部武器的裝甲恐龍仍然在更廣泛的進化動物群中脫穎而出。對於也進化出自己尖刺武器的烏龜和雕齒獸(與犰狳相關的哺乳動物)來說,情況也是如此。為什麼這些武器進化了多次,但今天似乎消失了,使得史前尾部撞擊者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個問題是古生物學家維多利亞·阿伯和林賽·贊諾一項新研究的核心。

甲龍、忍者龜和雕齒獸確實在羊膜動物進化的背景模式中脫穎而出,成為例外。為了理解是什麼可能導致這些動物獨立進化出相似的防禦,阿伯和贊諾調查了羊膜動物的族譜,尋找使用尾巴作為武器的生物,並編目了它們共同的解剖學和生態學特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比較了 3 億年跨度的 286 個物種後,阿伯和贊諾發現,擁有骨質尾部武器的羊膜動物彼此之間以及與其他動物相比,共享一些特徵。儘管親緣關係較遠,但這些尾部擺動者通常體型較大,並具有某種型別的身體盔甲,如甲殼或成排的骨甲。它們的身體核心——胸廓——在側向運動方面也相對僵硬,而且它們都是食草動物。即使是通常不被認為屬於這一類別的恐龍——如一些帶有尾錘的泰坦巨龍——也符合這種模式。如果你是一個擁有身體盔甲的大型食草動物,那麼進化出尾錘的先決條件基本上就滿足了。

阿伯和贊諾指出,如果這些特徵真的作為一個防禦包組合在一起,那麼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今天沒有看到等效的動物。雕齒獸大約在 1 萬年前滅絕——這是一個沒有其他哺乳動物進入的空缺——而最大的陸棲龜通常有短尾巴,並且不將它們用作連枷。正確的特徵組合尚未再次出現。但這是有可能的。鑑於自侏羅紀以來,尾刺、尾錘和其他武器已經進化了多次,其他羊膜動物譜系做同樣的事情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我只是有點傷感,我們可能看不到這一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