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翼龍

翼龍的巢穴是古生物學家的意外收穫

Eggs

來自翼龍巢穴遺址的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古生物學的語言有時會讓人覺得,嗯,有點呆板。它是一種由進化枝名稱、解剖學特徵和進化模式(如 Signor-Lipps 效應)組成的方言,需要數年才能掌握。但專家們偶爾也會採用一個既貼切又易懂的術語。也許甚至是可愛的。我最喜歡哪個?小翼龍。

小翼龍是幼年翼龍。這個詞立即讓人聯想到一個翅膀和絨毛的小球,很像一隻幼年蝙蝠,伸展著翅膀試圖掌握飛行技能的形象。毫不奇怪,這樣的化石極其罕見。翼龍的骨骼薄如骨組織紙,找到成年翼龍的完整遺骸——更不用說幼龍了——需要極大的運氣。但如果化石記錄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生命歷史的堆疊章節充滿了驚喜。誰會想到發現一個擠滿了蛋和胚胎遺骸的翼龍巢穴會成為可能?然而,這正是專家們發現的。

這個非凡的“深時”片段,由古生物學家王曉林及其同事描述,在中國吐魯番-哈密盆地 1.2 億年前的岩石中被發現。以前從未見過類似的東西。至少從這個地方已經回收了 215 個或多或少完整的蛋,其中 16 個白堊紀的蛋內部有胚胎遺骸。雖然通常很難將蛋與產下它們的史前生物相匹配,但相關的骨骼使王和合著者能夠做出明確的鑑定。這是名為哈密翼龍 (Hamipterus tianshanensis) 的翼龍的繁殖地——一種長牙齒、有冠的物種,曾在恐龍的頭頂翱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除非能找到一隻仍然活著的翼龍,否則很難要求找到更有資訊量的發現了。儘管這些蛋在埋葬過程中被從巢穴中轉移出來,但正是這種情況用砂岩填充了相對柔韌的結構,使一些蛋得以保持三維形狀。這種填充物還儲存了一些來自胚胎翼龍的骨骼,正是這些遺骸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哈密翼龍在孵化時的樣子。

CT 掃描和對化石的仔細準備表明,哈密翼龍胚胎(推測為晚期)沒有完全骨化的骨骼。它們在破殼而出後仍然需要生長,這意味著小翼龍可能可以在巢穴周圍移動,但在它們能夠獨自起飛之前,還需要額外的時間和照顧。想想《The Land Before Time》中的 Petrie,那隻努力獲得飛行翅膀的小翼龍。這基本上是哈密翼龍的卡通版本,一種真正的翼龍,它在巢穴周圍拍打和撲動翅膀,然後最終飛向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