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小分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病原菌損害和殺死人體細胞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常見的一種是透過產生有毒分子。這些小分子在細菌細胞內部產生,蛋白質鏈使用DNA模板構建,然後在細胞內進行修飾,之後直接分泌到人體細胞內部或大致方向。最近在PLoS Pathogens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研究了由C. difficile(艱難梭菌)產生的一些有毒分子,C. difficile是一種感染人結腸的人類病原體,並且顯示出令人擔憂的抗生素耐藥性水平。

C. difficile(艱難梭菌)產生兩種主要的有毒分子,分別標記為TcdA和TcdB。這些毒素會導致液體分泌、炎症以及與細菌感染相關的結腸組織損傷。這兩種毒素都會進入人體細胞並破壞內部結構,導致它們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呈圓形和 Blobby 狀。兩種毒素都能夠啟用細胞凋亡——細胞用來自我殺死的內部途徑,但是一些研究表明,當細胞暴露於高濃度的TcdB時,它們傾向於直接自我破壞(壞死),而不使用細胞凋亡途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TcdB分子被送出細菌細胞造成損害之前,它會在細胞內部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會釋放TcdB分子的催化效應部分,從而損害宿主細胞。透過敲除負責這種處理的基因,研究人員能夠建立TcdB突變體——未處理形式的TcdB。然後,他們測試了正常的野生型和未處理的TcdB,以觀察它們對人體細胞的影響(使用標準HeLa細胞和源自人結腸的細胞)。令人驚訝的是,兩種形式的TcdB都能夠殺死人體細胞。這表明內部處理不是TcdB壞死所必需的。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低濃度的TcdB具有“細胞病變效應”,即它們會損害細胞並導致細胞凋亡,但高濃度的TcdB會導致“細胞毒性效應”,殺死細胞,而不會引起受控的細胞凋亡死亡。在培養物中顯示出效果後,研究人員隨後探索了是否會在實際組織中看到相同的效果,他們使用了豬結腸組織。野生型和未處理的突變體之間沒有顯示出顯著差異;對於這種毒素而言,內部處理不是引起細胞損傷所必需的。

雖然用這些術語來表達結果可能看起來是負面的,但對於病理學研究來說,探索細胞毒素的影響,並排除未來研究對於揭示抗菌療法沒有用處的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針對TcdB處理過程的抗生素都不會用於治療,儘管它可以阻止分子被處理,但它不會阻止細菌造成損害。

---

參考文獻:Chumbler NM, Farrow MA, Lapierre LA, Franklin JL, Haslam D, 等. (2012) Clostridium difficile 毒素B透過一種自加工獨立的機制引起上皮細胞壞死。PLoS Pathog 8(12): e1003072. doi:10.1371/journal.ppat.1003072

About S.E. Gould

A biochemist with a love of microbiology, the Lab Rat enjoys exploring, reading about and writing about bacteria. Having finally managed to tear herself away from university, she now works for a small company in Cambridge where she turns data into manageable words and awesome graphs.

More by S.E. Goul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