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就人類進化而言,城市是相對現代的發明。沒有人能確切確定第一個城市何時或何地開始發展,但它們通常被認為是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開始的對農業日益依賴的產物。如今,城市已經遍佈全球,變得越來越大,並且隨著人口持續呈指數級增長,城市也變得越來越擁擠。
在大型城市中,你會看到大量的人口擠在一起。這不僅會滋生細菌(細菌無處不在),而且特別容易引發大型且致命的流行病,這些流行病在擁擠的環境中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城市所鼓勵的生活條件也助長了這種情況。在早期人類的小型遷徙群體中,不在吃飯的地方排便是很自然的,但在城市中,這個問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無論你在哪裡留下廢物,總會有人在附近吃飯。中世紀的倫敦有一條名為“糞溪”的河流是有原因的。
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黑死病席捲歐洲時,造成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這種程度的破壞在今天幾乎是無法想象的(特別是考慮到今天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約為2.5億人)。幫助細菌滋生的因素之一是城市所鼓勵的條件。鼠疫桿菌感染跳蚤,跳蚤寄生在老鼠身上,而在歐洲的每個主要城市都可以發現大量的老鼠。我常常懷疑,它們的數量超過了人口。不僅僅是老鼠,城市裡也擠滿了動物,包括綿羊、山羊和豬。動物和人類的近距離接觸為動物源性疾病創造了滋生地,這些疾病在物種轉換時可能非常致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與遊牧生活方式相比,城市不僅是使人類和動物密切接觸的好方法,而且還以健康狀況不佳和糟糕的生活條件而臭名昭著。水必須被引入並在許多人之間共享。過度擁擠很常見,疾病媒介,如跳蚤和臭蟲,也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細菌。在惡劣的條件、狹窄擁擠的生活條件以及對細菌理論的完全缺乏瞭解的情況下,疾病席捲歐洲,直到幾乎每個人都死亡或倖存下來,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使人類和動物緊密相連,並助長傳播疾病的生活條件外,城市也為疾病傳播提供了理想的人口。在黑死病時期,歐洲與其說是遭受饑荒,不如說是經歷了持續的饑荒危機。狩獵採集者四處遷徙以追逐食物,但在城市中,人口幾乎被困住,依賴於周圍的農業基礎設施生存。在饑荒時期,人們的身體更虛弱,這會削弱免疫系統,使他們更容易感染疾病。
在城市發展之前,細菌性疾病就已經存在(膀胱炎就是一個例子……),但毒性和毀滅性的攜帶鼠疫的疾病不太可能出現,或者即使出現了,也無法傳播如此之遠。狩獵採集者群體確實面臨困境,但總的來說,他們吃得更好、更有規律,進行了更多的鍛鍊,並且喝的水他們非常確定沒有被汙染。城市可能提供保護,以及貿易和經濟基礎設施的堅實基礎,但它們也是鼓勵細菌生長和傳播疾病的絕佳方式。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關於城市如何促進細菌滋生的資訊,請檢視James關於城市中新出現的傳染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