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如何防禦入侵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與動物不同,植物沒有含有能夠抵抗細菌入侵的細胞的迴圈血液系統。相反,它們必須依靠各種其他技術,我在我之前的科學領域部落格上詳細介紹了這些技術。它們使用的一種方法是殺死靠近細菌或真菌感染的細胞,以餓死來襲的感染並防止其擴散。

這種技術效果很好,可以在病原體造成太大損害之前將其殺死,然後只需生長更多的葉子或枝條來替換留下的葉子或枝條。這是一種有趣的技術,與人體會想到的任何事情完全不同!我第一次寫到它時就被迷住了,這就是為什麼我特別有興趣在最新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雜誌上找到一篇探討大麥死亡蛋白的文章。

該論文研究的蛋白質被稱為 R-蛋白,是“抗病蛋白”的縮寫。當大麥識別出接近的病原體,例如白粉病真菌時,它會啟用最靠近真菌的細胞中的 R-蛋白。其理念是,面對一片貧瘠的死亡細胞景觀,真菌會因飢餓而死亡。從植物的角度來看,訣竅是協調這些 R-蛋白,快速有效地殺死所需的細胞,而不會對植物的其餘部分造成任何損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大麥中,相關的 R-蛋白被稱為 MLA 蛋白,編號為 1-10。這些蛋白質可以存在於細胞核(DNA 所在之處)中,也可以存在於細胞質(細胞的其餘部分)中。先前已經表明,細胞核中的 MLA10 池是抵抗某種真菌菌株所必需的。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這一點。他們的發現是,雖然細胞核中的 MLA10 對於抗病性很重要,但僅靠它不足以引起細胞死亡。為了使植物細胞成功死亡,MLA10 必須存在於細胞質中。不僅如此,細胞質中的 MLA10本身就足以引起細胞死亡。

為了更好地瞭解 MLA10 的工作原理,研究人員建立了各種 MLA10 片段的蛋白質,其中包含上圖所示的結構域的不同組合。例如,他們建立了一個僅包含 CC 結構域(綠松石色框)或 CC-NB 結構域的蛋白質。然後,他們透過使用藍色染色劑測試細胞死亡。他們發現的第一件事是 CC 結構域對於細胞死亡至關重要。使用任何不包含 CC 結構域的片段都會完全消除死亡反應。他們還相當有趣地發現,產生最強死亡反應的片段是 CC-NB 片段。這產生的死亡比 CC-NB-ARC 片段更強,這表明 ARC 可能具有負調節作用。

為了更仔細地觀察 CC 片段的重要性,他們建立了 CC 部分發生突變的蛋白質。17 個突變體中的每一個都只有一個氨基酸發生了改變。除 1 個外,所有這些突變體都降低了蛋白質的細胞死亡能力,其中一些非常顯著。下圖取自論文,顯示了葉片上不同突變體區域的細胞死亡活性染色情況。左上角野生型(標記為 CC)有一個強烈的藍色斑點,底部還有一個突變體也顯示出細胞死亡能力。

當他們觀察不同片段突變體的位置時,發現 CC-NB 片段既存在於細胞核中,也存在於細胞質中,而不是不同的片段位於不同的位置。這有點令人驚訝,因為蛋白質的 LRR 部分是執行與 DNA 結合的部分。然而,迫使 CC-NB 片段僅停留在細胞核中會完全阻止死亡反應。迫使它停留在細胞質中會增加死亡反應。在全長野生型 MLA10 中也觀察到了相同的結果。

為了與早期研究顯示的 MLA10 在細胞核中的高定位相符(並解釋 LRR 結構域如果漂浮在細胞質中在做什麼),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綜合模型。他們認為,細胞質中的 MLA10 是啟動和放大死亡訊號所必需的,而細胞核中的 MLA10 有助於觸發進一步的抗病性。他們還暗示,觀察“核定位”可能有點過於簡單化,因為反應可能會因 MLA10 停留在細胞核中的確切位置而異。在核膜邊緣可能允許 MLA10 的一部分偷偷地保持在細胞質中,而其餘部分則在細胞核內。

這項研究構建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植物防禦系統的圖景,雖然它可能看起來不如人類免疫系統那麼複雜,但它仍然依賴於有組織和結構化的細胞內行為。隨著人類人口的不斷擴張,尋找保護我們的作物物種免受疾病侵害的方法,並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從土地中獲取的產量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

致謝連結:T. Voekler

參考文獻:Bai S, Liu J, Chang C, Zhang L, Maekawa T, et al. (2012) 大麥 NLR 免疫受體 MLA10 的結構-功能分析揭示其在細胞死亡和抗病性中的細胞區室特異性活性。《PLoS 病原體》8(6): e1002752。doi:10.1371/journal.ppat.1002752

About S.E. Gould

A biochemist with a love of microbiology, the Lab Rat enjoys exploring, reading about and writing about bacteria. Having finally managed to tear herself away from university, she now works for a small company in Cambridge where she turns data into manageable words and awesome graphs.

More by S.E. Goul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