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手日 - 為什麼你的手機上可能沾有糞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顯然昨天是全球洗手日!這一天旨在提高人們對手部正確清洗程式的認識,本著這種精神,我想看看最近發表的一篇關於英國手機上糞便物質數量的論文。

該報告由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進行,測量了人們手部和手機上的細菌負荷,包括糞便細菌大腸桿菌的數量。大腸桿菌是一種奇怪的小細菌,因為它有兩種不同的化身,好的和壞的。好的大腸桿菌是用於一般實驗室研究的無害小細菌,但有些大腸桿菌,特別是天然存在於人類消化道中的菌株,如果它們偏離了它們應該存在的人體部位,可能會非常危險。

這項研究側重於從主要城市取樣,手機上發現的平均細菌數量的資料看起來像是南方勢利眼旅遊局的廣告。倫敦、布萊頓、卡迪夫和埃克塞特的細菌負荷最低,而格拉斯哥、愛丁堡和紐卡斯爾的細菌負荷最高。但這是所有細菌的負荷,其中許多是完全無害的,而大腸桿菌存在的資料看起來卻出奇地不同。伯明翰以 41% 的抽樣手機含有糞便大腸桿菌而獲得了有爭議的殊榮,而格拉斯哥 (5%) 和紐卡斯爾 (9%) 則相對較輕 [連結到文章下方的所有資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令人驚訝的是,手機上大腸桿菌百分比最低的城市是卡萊爾,該城市的細菌負荷也相對較低。對於那些不住在英國或地理知識匱乏的讀者,下面有一張地圖

雖然對這項研究的第一反應是厭惡地退縮,但這實際上並不令人驚訝。人們通常沒有正確地用肥皂和水洗手,而且一天中洗手的次數也不夠。由於人類總體而言是細菌吸引機,因此發現 95% 的人手上都有細菌也就不足為奇了。我會擔心另外 5% 的人。這些研究總是提出數字,這些數字被改成新聞稿的好標題,但從未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這令人擔憂嗎?”

新聞稿告訴我們,“每年有 350 萬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和腹瀉疾病”,但我很確定這些孩子不是來自格拉斯哥。而且我知道現在手機已經普及,但有多少五歲以下的孩子擁有手機呢?洗手很重要,如果您是醫生、護士或教師,洗手至關重要,但因手機感染大腸桿菌的人數微乎其微。近期最大的一次大腸桿菌恐慌事件是由於豆芽引起的。這不會因為任何人洗手而得到預防(儘管承認洗豆芽會有所幫助)。

我也對這裡的樣本量感到有點難過。研究人員去了“12 個城市並採集了 390 個樣本”,按照我的數學計算,每個城市的樣本量為 32.5 個。這意味著不僅有些可憐的傢伙從倫敦一路跑到格拉斯哥只收集了大約 30 個樣本,而且還意味著除非有人攜帶半部手機,否則他們甚至沒有在每個城市採集相同數量的樣本。三十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在倫敦隨機抽取四十名街頭通勤者,在伯明翰火車站的廁所匆匆出來的人中抽取二十五人就足以顯著地扭曲機率。

用肥皂和水洗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去除細菌的方法,比醫院裡的小酒精凝膠或紙巾包更有效和方便。另一方面,雖然像這樣的研究偶爾有助於提高認識,但它們可能不像聽起來那樣值得恐慌。是的,你的手機上有細菌。你的手、門把手、你的皮膚、你的沙發墊以及基本上所有你接觸到的東西上都有細菌。但這遠不如過馬路或吃未煮熟的肉那樣容易傷害你。

---

這項研究的資料和聯絡資訊可以在這裡找到。

About S.E. Gould

A biochemist with a love of microbiology, the Lab Rat enjoys exploring, reading about and writing about bacteria. Having finally managed to tear herself away from university, she now works for a small company in Cambridge where she turns data into manageable words and awesome graphs.

More by S.E. Goul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