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目前英國的天氣非常溫暖,我認為是時候用另一篇關於蝴蝶的文章來慶祝一下了!我特別想仔細看看蝴蝶 Phengaris arion,它更常見的名稱是毫不浮誇的大藍蝶。
不幸的是,大藍蝶在1979年在英國滅絕了。它已從瑞典成功引入英格蘭西南部,但我自己從未見過。為了使重新引入成功,蝴蝶不僅需要正確的棲息地和食物來繁榮,還需要一種叫做Myrmica sabuleti的紅蟻的存在。
蝴蝶需要螞蟻,因為它們利用螞蟻進行免費托兒。大藍蝶的毛毛蟲既不大也不藍,而是非常像紅蟻幼蟲的樣子。它們還能夠模仿螞蟻幼蟲的聲音,並分泌化學物質,使螞蟻相信毛毛蟲是它們的孩子。因此,螞蟻會將毛毛蟲帶回巢穴。一些種類的藍蝶非常擅長模仿螞蟻幼蟲,以至於螞蟻會給它們帶食物並照顧它們,直到它們準備化蛹並變成蝶蛹。大藍蝶稍微不那麼複雜。一旦進入巢穴,毛毛蟲就會在巢穴的邊緣附近閒逛,在那裡它受到捕食者的保護,偶爾會冒險進入巢穴的中心以吞食螞蟻幼蟲。它還能夠模仿蟻后的聲音,以防止被發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在螞蟻巢穴的安全環境中受到外部捕食者的保護,但這種策略對於生存而言並非完美。這種關係是高度物種特異性的;如果毛毛蟲被錯誤的紅蟻種類撿起,它很可能會在巢穴內被殺死和吃掉。即使有正確的主人,也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強烈選擇壓力傾向於完美的模仿,因為任何使螞蟻產生懷疑的毛毛蟲都會被識別為入侵者並被殺死。隨著毛毛蟲的生長,這種情況變得更有可能,因為它最終比它試圖模仿的螞蟻幼蟲大得多。
研究表明,需要230個大的幼蟲和至少354個Myrmica工蟻才能確保一隻大藍蝶的存活!由於這遠遠超過一個巢穴中所能找到的數量,因此毛毛蟲很可能可以在螞蟻巢穴之間移動,並在旅行中倖免於飢餓。諸如此類的知識和研究對於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更好地瞭解引入瀕危和滅絕物種的必要條件。一個健康的大藍蝶種群需要一個健康的螞蟻種群,反過來又將導致更健康和更多樣化的生態系統。
---
之前的蝴蝶文章: 牆蝶, 四條腿 vs. 六條腿, 多代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