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研究細菌時,人類病原體總是會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和免費宣傳。而蝦等體型較小、看似不那麼重要的動物的病原體往往較少引起媒體關注。畢竟,關於蝦有什麼令人興奮的呢?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商業養蝦業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和西方人不斷擴大的口味需求而迅速擴張。殺死蝦的細菌會對該行業產生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高度密集的種群中養殖的物種有限的情況下。最近一種被稱為“早期死亡綜合徵”(即“蝦正在死亡!”)的養殖蝦疾病已使亞洲養蝦業損失了約10億美元,並且最近分離出一種能夠引起該疾病的細菌。
被認為是罪魁禍首的細菌是副溶血性弧菌。雖然這種細菌能夠引起蝦的疾病,但它是否真的導致了所有觀察到的病例尚不清楚或未得到證實。然而,將其從養蝦環境中去除只會幫助蝦更健康,更不用說吃蝦的人了!有兩種方法可以去除細菌,第一種是使用消毒劑——試圖在新增蝦之前從水中清除所有副溶血性弧菌。另一種方法是新增微生物培養物,試圖與致病細菌競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並不是第一種導致蝦生病的弧菌,我們可以從以前的策略中吸取教訓。在20世紀90年代初,哈維氏弧菌感染了患有發光弧菌病的蝦。在引入蝦之前對池塘進行消毒的做法意味著池塘的天然細菌菌群被破壞,使得機會性病原體(如弧菌)得以滋生。新增抗生素(通常被濫用和不正確地使用)只會增加病原體的抗生素耐藥性。
據觀察,在某些小型甲殼動物定殖的池塘中,這種疾病的流行程度較低,這表明生態系統成熟且穩定。在“綠水”系統中,也觀察到蝦的死亡率降低,而不是在清水系統中(即在清潔水中養殖蝦),其中允許天然藻類和細菌生長和擴散。據認為,這些天然菌株會與機會性病原體競爭,阻止它們傳播。天然細菌和藻類也可能產生自己的抗生素以抵禦入侵者。
還有一些有趣的生物控制策略被提出。可以使用防止細菌感染蝦但不實際殺死細菌的治療方法,而不是用旨在殺死細菌的消毒劑和抗生素對池塘進行大規模處理。對於弧菌,針對其細胞間通訊系統(群體感應)已被證明可以降低哈維氏弧菌的致病性。還在開發在受傷的蝦體內起作用的抗菌治療方法——本質上是針對蝦的個性化藥物。
隨著抗生素耐藥性的增加,看到提出使用替代療法的新療法總是令人興奮的。即使它們只與蝦有關!
---
參考文獻 1:De Schryver P,Defoirdt T,Sorgeloos P(2014)早期死亡綜合徵爆發:養蝦業中的微生物管理問題? PLoS Pathog 10(4):e1003919。
圖片 1 的 來源連結
圖片 2 的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