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大學排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新的萊頓排名(LR)剛剛釋出,我想談談它的指標,它代表什麼,以及同樣重要的——它不代表什麼。萊頓排名是一個純粹的文獻計量排名,基於湯森路透的Web of Science資料庫的資料(還有另一個文獻計量排名,Scimago,但它是基於愛思唯爾的Scopus)。它對出版物產量最大的500所大學進行排名,並關注兩個方面:影響力和合作。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重點關注影響力指標。

根據萊頓排名,影響力最高的大學是麻省理工學院。總體排名中,前20名幾乎被美國大學佔據(除了排名第13位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榜單上接下來的非美國機構是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第23位)和劍橋大學(第24位)。該排名側重於評論、研究文章和信件,但在計算中,信件的權重低於其他兩類。值得注意的是,萊頓排名不涉及藝術和人文科學,因為Web of Science對這些學科的覆蓋不足,萊頓排名的人員也承認其侷限性。如果你的大學有一個龐大而優秀的哲學系,它對排名沒有任何幫助。萊頓使用幾個主要的影響力指標:

平均引用分數(MCS)– 大學出版物的平均引用次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平均標準化引用分數(MNCS)– 大學出版物的平均引用次數,但考慮了出版年份、文獻型別(一般來說,評論比文章和信件獲得更多的引用)。

前10%出版物比例(PP(top 10%)– 將同一年份、領域和文獻型別的出版物進行比較,並根據大學出版物中屬於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前10%的比例計算該指標。

那個SHELX出版物

在我第一篇影響因子帖子中,我寫了關於“SHELX簡史”的案例。SHELX,根據其網站,是“一套用於透過單晶X射線和中子衍射確定小分子(SM)和大分子(MM)晶體結構的程式。” 該文章使《晶體學報A輯》的期刊影響因子從大約2飆升至50以上。在上一個萊頓排名(2011/2012)中,它扭曲了哥廷根大學的MNCS。通常,PP(top 10%)) 和MNCS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但在哥廷根大學的例子中,它根據其MNCS排名第2,而根據其PP(top 10%))排名第238。它獨自將哥廷根大學的MNCS從1.09提高到2.04。另一方面,PP(top 10%)) 沒有受到影響,因為它對精確的引用次數不敏感。一篇勉強進入前10%的論文和SHELX論文對它來說是相同的。

完整計數和部分計數

萊頓排名以兩種方式計算出版物:在完整計數方法中,所有大學的出版物(除了信件)都具有相同的權重。在部分計數方法中,合作出版物的權重低於非合作出版物。如果一篇文章有五位作者,其中兩位來自同一所大學,那麼該大學的份額為0.4。萊頓排名的人員更喜歡部分計數方法,因為這樣他們不會多次計算合作出版物。兩種方法之間的差異取決於領域。在臨床醫學中,差異可能很大;在化學、工程和數學中,差異相當小(我假設這是因為臨床醫學中的合作更多)。幾乎所有大學在完整計數方法中的PP(top 10%)) 都高於在部分計數方法中(高影響力出版物通常是合作的產物)。例如,如果我們檢視西奈山醫學院,我們會發現其PP(top 10%))從完整計數中的19.2%下降到部分計數中的15.4%(所有數字均基於2011/12年的排名)。

語言偏差

萊頓排名所基於的出版物中,約有2%不是用英語撰寫的。它們大多是用德語、中文和法語撰寫的。非英語出版物的影響通常較低,這是因為讀者群體較小。雖然大多數大學可以接受或放棄非英語出版物的影響,因為它不會影響它們的排名,但一些法國和德國大學從排除非英語出版物中獲益匪淺。巴黎笛卡爾大學的PP(top 10%)) 從9.9%上升到11.9%,德國烏爾姆大學的PP(top 10%)) 從9.9%上升到11.1%(同樣,數字來自2011/12年的排名)。

萊頓排名正如其名稱所說:一個文獻計量排名。它對一個機構的教學質量或其教授中擁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數量不感興趣,這與上海排名不同。它也不像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那樣部分基於調查。它對未來的本科生也沒有太大幫助。它關注的是出版物、引用和合作關係,應該這樣對待它。

ETA:我剛剛被糾正了:還有另外兩個基於文獻計量的排名。一個是“大學學術表現排名”,另一個是“世界大學科學論文表現排名”(致謝:Isidro Aguillo,@isidroaguillo)。

Ludo Waltman、Clara Calero-Medina、Joost Kosten、Ed C. M. Noyons、Robert J. W. Tijssen、Nees Jan van Eck、Thed N. van Leeuwen、Anthony F. J. van Raan、Martijn S. Visser 和 Paul Wouters (2012)。2011/2012年萊頓排名:資料收集、指標和

解釋 ArXiv arXiv: 1202.3941v1

© .